两位记者一直采访到天色渐黑,才心满意足、满怀收获地结束了访问。
他们小心翼翼地收好笔记和胶卷,再三向拉维表达感谢,并表示会尽快将报道发出。
他们甚至暗示,可能会动用不小的版面,甚至开辟专题,来详细报道拉维的事迹和理念。
拉维自然乐见其成。
虽然他最初决定娶阿努什卡的本意确实包含了获取嫁妆解决家族财务危机的现实考量,但是通过他一系列精巧的运作和舆论引导,特别是最后选择马尔霍特拉而非辛格家的决定,已经将“贪图嫁妆”的嫌疑洗刷得干干净净。
君子论迹不论心。
他现在光从外部事迹和行为结果上来讲,就是一个无可指摘、无私奉献、充满智慧和悲悯心的婆罗门圣人形象。
他根本不怕媒体的深挖和质疑,反而欢迎他们调查得越仔细越好,报道得越广泛越好。
这些都是无形的资产,是为他将来积累更大名望、获取更多社会资本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拉维从来都没指望仅仅因为这一次救济难民的事件,就立刻一跃成为全印度人民顶礼膜拜的“罗摩圣子”。
那不现实。
他这一次,策略性地只是打算先让印度的一部分精英读者和关注社会议题的人群,知道“拉维·夏尔马”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而已。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知名度”的初步建立。
有时候,声望这种东西,带来的潜在力量和机会,是难以用金钱估量的。
在这个手机没有普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远未诞生的前数字时代。
一个普通人,一个偏远地区的乡村祭司,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气,赢得尊重,几乎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通常只有最顶级的政治人物、或者那些拥有悠久传承和巨大影响力的婆罗门教宗才能做到。
而他,一个如此年轻、缺乏显赫根基的乡下婆罗门祭司,能巧妙地借助一次危机和媒体力量,成功地踏出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
接受完采访,结果神庙主殿灯依然亮着,蜡烛也点了起来,显然潘迪特还没有结束赐福。
拉维干脆在神庙后院活动起身体,简单锻炼了一会儿。
重生之前,他因为是程序员,常年伏案工作,身体有些亚健康。
重生之后,前身作为一个印度乡下婆罗门,也没什么太强的健康和健身意识,身体素质也只能说普通。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前景的穿越者,拉维这一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觉得有必要每天带着锻炼锻炼身体。
不然以后可折腾不动。
大概过了快半个多小时,潘迪特终于结束了今日的赐福。
仆人们一番整理之后,神庙开始关门。
父子俩也回了夏尔马祖宅。
刚进门,拉维和潘迪特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
客厅处灯光明亮。
听见动静,阿努什卡带着笑容和一丝丝羞涩,出来迎接拉维和公公潘迪特。
——————
感觉剧情偏慢,所以今天多更新点。
大家见谅啊,新书期,没办法更新太快。
这本书肯定是爽文,但是我不想写的太无脑,尽量增添一些细节和铺垫进去,就会导致节奏稍微慢一点。
希望大家不要养书啊,新书期追读太重要了,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