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不顾客观的可能,不顾人民的负担,向国家大量要钱。
宝钢二百个亿,武钢几十个亿。搞什么高指标,一九八五年六千万吨钢,二亿
五千万吨油,说梦话吧!再搞高指标,长战线,重蹈大跃进的覆辙,这点家当就要
完了。
到现在,仍然对改革持抵制态度。对实践是检验客观真理的惟一标准,还是不
懂。听说有个单位搞政治测验,什么是检验客观真理的惟一标准百分之三十的人
回答是实践,百分之七十的人回答是权力。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难怪有人紧紧地抓
住权力不放。改革之所以困难,相当大的原因是在这里。
对生产目的性的讨论冷嘲热讽。这样一个在共产党的纲领里开宗明义便明确了
的问题,现在却不得不重新拿出来讨论。有人偏偏不愿意懂。这个问题不解决,工
业生产的方针就不可能正确,工业发展的速度就快不了。到处都在办工厂,老百姓
却没有房子住,可是工厂呢倒空着,长期不能投产。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外乎两个:一叫国强,二叫民富。国强民
富总有一个本末、先后的问题。只讲国强,不讲民富,国也强不起来,民也富不起
来。这和很多具体问题有关。比如计划,能不能反映客观实际的需要虽然毛主席
多次提出农、轻、重的比例,实际上却是重、轻、农。赞成高指标,计划本身就是
不平衡的,有缺口的。而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计划可以有缺口,可以不平衡,财
政可以有赤字,通货可以膨胀,这才能促进人的主观努力,产生积极效果。有人甚
至说:“世界上的货币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因此我们应该多发票子,历史上
历来如此。”不知马克思对此公的宏论会作何感想。
一定要把人民的生活搞上去,多还点账。生活上去了,积累多了,重工业自然
而然就上去了。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要考虑计划的平衡,考虑市场,不能有赤字,
不能有通货膨胀,不能影响人民的生活。
在基本建设计划的制定上,不考虑项目的可能性,不作详细的、科学的技术分
柝,不进行几种方案的比较,不尊重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一拍脑袋就是多少、多少,
上这个、上那个,谁都可以随便批东西、批项目,这个人也能决定问题,那个人也
能决定问题。这完全是封建的办法。即使你这个人有十分的天才,也不是全能的。
对企业的管理,还沿袭着家长式的、行会式的管理办法,没有科学的组织、科
学的方法和科学的计算,不看经济效益,不抓经济核算,下死命令,限期完成,用
大嗡大轰的群众运动、简单的口号,代替科学的均衡生产,代替科学的管理……自
以为这是有魄力,有办法,管理就是个“严”字喽,结果是一塌糊涂。
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成风。什么十个大庆,大庆下面还有个大庆,大庆周
围还有个大庆。没过多久,又说松辽平原没有大油田了,只有分散的小油田。而后,
在国务院会议上说,十个大庆是中央决定的,把责任又推到中央去了。这是什么作
风。
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困难哪。困难在于,这场斗争,不像战争时期那样敌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