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在古代烤科举 > 第453章 会试重启(第1页)

第453章 会试重启(第1页)

就在格物坊名动京城之时,泰和帝正式下诏:次年春闱如期举行,并公布了确切日期。其实早在八月,消息就已传下。毕竟会试筹备需时长久,而各地举子自偏远州县进京赶考,光路上就得耗去数月,朝廷必须给足准备的时间。诏书一出,京城的举子们纷纷闭门攻读,灯火昼夜不息。唯独林向安,与旁人不同。他一面继续钻研榫卯之理,准备系列主题讲稿内容,一面梳理这两年来的实战经历。多年读的圣贤书,在他经历了安平粮行与格物坊的洗礼后,书中的文字从平面的教条,变成了立体的、可触摸的真理。读书人常空谈仁义,可真正的实践,却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中,显见真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像这句箴言,在他的眼中有了新的解释。在古代,商业往往被认为是末流。经由皇权动荡到安平粮行,他深刻理解,仓廪实而知礼节。能稳粮价、济民生,本就是最大的义。利,可以是善的工具。商业,是天下流通的血脉,安定社会的基石。儒家的“义利之辨”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衡与智慧。经书里的“经”,是核心原则。而“权”,是实践的智慧。【备注:在古代,权有变通的意思。】粮行经营要根据天时、人情调整策略,格物坊要平衡文人雅趣与商业盈利。这“经”与“权”之道,恰是儒家最深的处世精髓。这个阶段,林向安脑海中的知识,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变得更通透。实践出真知,亘古不变的真理。科举所求的经世致用之才,是需要能将圣贤道理,化为安邦定国实绩的实干家。回过头来看,这两年仿佛用了另一种方式,在读圣贤书。会试时间公布后,段昊初辞去了林家的塾师之职,闭门备考。林向安索性把林嘉月、王和忠带到格物坊,来体验学习。将格物坊变成一个全方位的沉浸式书院,通过现实例子或者手动实践,来让他俩领悟知识。在这里,读书不止是读纸上的经义,而是亲手去印证。他让两个孩子通过模型、器物、甚至临时状况等,去理解圣贤书里的智慧。以万物为教材,以问题为导师。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思考、实践,去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给二人构建一套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和创造价值的底层思维框架。将所学的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力。未来无论是走科举仕途,还是管理家族产业,亦或是其他,他俩都将拥有远超常人的洞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格物坊本身就极为安全,有郑佑这块招牌,寻常人不敢造次。能来格物坊玩耍的孩童,本就是被筛选过,也能让王和忠、林嘉月通过兴趣,认识不同的人。这比单纯的社交,更有意义。一日,郑佑闲来无事,到处转转。便看着林向安正耐心指导林嘉月,如何通过调整小型水车模型的角度,来理解《考工记》中“利转者,必先得其势”的道理。终于忍不住,抛出了那个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向安,你天天在这里,不是捣鼓这些木头玩意儿,就是带着弟妹看匠人做工。眼看春闱在即,你当真不用回去闭门读书吗?”说实话,林向安天天待在格物坊,他很安心。只是看他这模样,既不像放弃,也不像紧张。郑佑与赵泽私下也曾议论过几回,实在想不明白。这次终于问了出来。林向安闻言,未立刻答。他只是伸手扶正林嘉月手中的模型,看着水流推动叶轮稳稳转动。这才抬起头,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微微一笑:“你觉得,读书是为了什么?”“自然是通晓圣贤之道,金榜题名,报效朝廷啊。”郑佑答得理所当然。林向安笑意更深,追问道:“那圣贤之道,又在何处?”“自然是在《四书》《五经》之中……”郑佑下意识地答,毕竟这是所有读书人普遍的共识。“在书中,更在书外。”林向安不紧不慢地接口,引着郑佑看向那架水车。“你看这水车,若无《考工记》之理,便造不出这般巧物;但若只死读《考工记》,不观水之势,不试木之性,终究也只是纸上谈兵,造不出能真正引水灌田的实物。”他顿了顿,语气沉静而有力:“闭门诵书,可得其形骸,却难得其神魂。春闱策问,问的是经世济民之策,若我不解漕运之法、不知粮价起落、不懂百工营生与人心驱动,纵使将朱子注疏背得滚瓜烂熟,写出的策论也不过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说罢,林向安随手拿起案上的鲁班锁,指尖轻拨几下,那复杂的结构便被拆散,又被重新扣合。林向安随手拿起一个复杂的鲁班锁,手指灵巧地拨动几下,将其拆解又重组。“在这里,每一件器物,都在向我讲述格物致知的真意。与匠人交谈,我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务实。与往来的人打交道,我体悟‘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通透。带着弟妹探究,我在重新梳理自己的学问框架,教学相长。教亦是学,学亦是修。”他抬眼环顾四周,目光温和而笃定。“这坊间万物,皆是我的活书卷;这市井百态,便是我的大文章。”门门有道,道道有门。融入生活,便可发现处处皆学问。正如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创造了未来的科技。说到这里,林向安的目光最终回到郑佑身上,自信而坦然:“郑佑,应试之道,不止在于背书作答,更在于能将书中之理,与眼前世界相互印证,从而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见解。我在此地,并非懈怠,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读一部更厚、更真、也更难的书。待到我落笔之时,流注于笔端的,将不是死板的章句,而是这鲜活世界的回响与我对它的思考。”他微微一笑,声音低却清晰:“如此,方能言之有物,行之有方。”郑佑怔怔望着他。若换作别人这般说,定会被讥为不务正业。可从林向安口中说出,却让人无从反驳。甚至,只觉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热门小说推荐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不朽圣尊
傲月长空不朽圣尊
...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