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跑堂,萧大石就管采买,人多去前头帮帮忙就行。
如今酒水也有了,就差掌柜的和做菜师傅,林秋然还是想买个人,不然人心易变,她怕教会了,最后分走食肆的生意。
不过现在家里没余钱,等分成到了再说吧。
林秋然估计还能做两个多月的菜,等天冷了,客人肯定也少了,自然也没那么累。
晚上蒋思捷又来铺子吃了一顿,别的菜她也尝了。不得不说,食肆菜的味道真是令人难忘,米都赶得上京城吃的米了,又香又糯,圆润饱满。
她今儿又点了红烧肉,中午没吃够。
蒋思捷打算明日上午回胥州,既然萧家现在用不着她帮忙,那总留在余安也不是个事儿,她跟家里说来胥州小住,怎么也得住些日子才成。离开之前,萧家食肆的菜还是要吃过瘾的。
姜母鸭好吃,酸菜鱼也好吃,就连小炒也不错,晚上蒋思捷吃了两碗半的饭,就是可惜去胥州就吃不到这些了,实在可惜。
希望林秋然生意越做越好,铺子开到大江南北去。
次日,蒋思捷在萧家食肆吃过午饭后,坐上马车离开余安。马车外,一信使骑着马迎面而来,与马车擦肩而过,不过蒋思捷坐在车内没有看见。
信使骑马经过余安城,从南城门出来直奔萧家庄,下马后跟着人打听,“萧寻家可在!”
这会儿大多数人都在睡觉,秋日没活儿,村里人能干啥呢。
但李翠花还没睡,她带孙子呢。三个儿子都成亲了,小儿媳也生了,又是个男娃。
别看在外总吹说儿媳肚子争气,可真带孩子的时候李翠花就说不出这种话来了。她从家里出去,问信使:“找萧寻家干啥?”
信使说道:“这有给萧寻家的信。”
李翠花有些狐疑,她道:“你先给我吧,他家人不在,等回来了给你送过去。”
信使点点头,他还有别的信要送,有人帮忙送最好不过。
李翠花接过信,并不厚,里头不像有别的东西,她问了句,“谁给萧家寄的?”
信使道:“萧寻,寄的家信。”
第四十五章坏心
萧寻?
萧寻他不是死了吗,李翠花亲眼看着孙氏和萧大石给他立了衣冠冢,还没葬到本家,是萧家村后山另选了一块坟地,这都好几个月了,难不成这信是死之前写的,那咋拖到这个时候才寄回来。
李翠花接着信的手直抖,人死了还能写信,真吓人。多的话她没敢问,而且她心里还隐隐有个猜测,信使急着送下一封,确定李翠花会送信,骑上马就走了。
李翠花牵的孙子回屋,让小儿媳先看着。
儿媳拉过孩子,好奇地问:“娘,刚你和谁说话着?”
李翠花含糊道:“没谁。”
她把信拿回屋,打开仔细看了看,里面有信纸一张,还有张五两的银票。李翠花把银票收起来,然后看了看信,可她不认字,连从上看从下看都分不清楚,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她想等晚上了儿子回来再说。
她心里怀疑,萧寻送信回来,难不成没死?当初的确立了个衣冠冢,没看见萧寻尸体,可战死的都这样,李翠花看着这信,也不知道该问谁。
这要是萧寻真没死,一问不都知道了。
李翠花打算等家里人回来再说,秋收之后,俩儿子就去县城找活干了。
她生的儿子多,生了三个,那会儿她得意,还想着送儿子读书考状元,老大老二都笨,读了一年不到就不读了。小儿子争气,上了三年村里的私塾,可功课不好,也没读下去。
但能认字,读个信是行的,就因为能认字,去县城干活都比别人赚得多,也更机灵,李翠花一直引以为傲。
等儿子回来看看信里写的啥,再说送信的事儿。
李翠花这会儿可没想着把信送出去,萧家早就搬走了,搬到哪儿去她又不知道,上哪儿送去。于杏花是知道,可是前些日子也搬走了,这两家防她跟防贼似的,还想让她跑腿送信。
她们去县城过上好日子了,谁想着她。
要是信里是啥不好的消息,李翠花就打听打听去告诉一声,若是别的,等着啥时候回村了,她心情好了,再说。
至于偷看别人的信不好,李翠花可不管这个,信在她这儿,早知道当初别搬走呗,这怪得了谁。
等晚上,李翠花俩儿子从外面回来,她把小儿子拽屋里,她把信拿出来,“你快瞅瞅,写了啥东西!”
她儿子眯着眼在灯下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后背发凉,看了半响,他把目光从信纸上移开,“娘,萧寻不是死了吗,咋还能寄信呢?”
李翠花忙问:“信上都说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