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儿萧大石还得再买条鳙鱼,口味清淡的那桌要采买的东西就多了,那桌林秋然定的多是粤菜,鱼虾少不了,还有的忙呢。
但只要做完,进项就不少,回头客越来越多,名声也能打出去。
林秋然原以为接不到席面了,没想到峰回路,不仅接到了,还就在食肆忙活。
价钱贵了,活也轻松。
而且最高兴的是,林秋然能趁着客人点菜的时候,就喜欢什么,自己顺便做了吃。
毕竟开食肆,做什么要依着客人口味,忙半天,也没闲工夫再做别的。往往不是客人吃什么他们吃什么,而是食肆剩什么他们吃什么。
只一楼的话,每日剩下的多是炖菜,总吃林秋然也吃腻了,这回有客人点,自然多做一点了。
粤菜蒸点,林秋然也喜欢吃。
不过在余安并不常见,有人点林秋然还挺意外。
次日落了雪,但影响不了食肆的生意。一家人早早出门,到了食肆有人清扫积雪烧热水,有人顶着风雪出门,把昨儿没来得及买的东西买回来。
还有人去了厨房,忙着备菜。
下着雪,中午的客人恐怕不多,林秋然就少做了些肉菜。
有了前日的准备,一些调料不用再做,活儿还是相较轻松的,上午很清闲,下午就忙了起来。
做茶点步骤繁琐,每道菜的样子都很精致,份量小菜数多,这意味要非常费心费事儿。
剥虾仁调馅料,排骨又是腌又是蒸,再有虎皮凤爪,在徐家做的时候东西多,为了取几只鸡爪杀几只鸡林秋然不心疼,可食肆不一样。
这是自己的东西,六只鸡爪就得杀三只鸡,好在现在天冷,能给冻起来,要是做鸡肉的菜还能用得到,不然菜单上都不一定有这道菜。
至于说只少了鸡爪,可以拿去做小鸡炖蘑菇,林秋然不打算这样做,遇上不计较的客人还好,若是计较的,端上去吃到最后少两只鸡爪,赔钱事小,影响食肆口碑事大。
用得精细就精细吧,反正这一桌菜不便宜。
剩下的肉还能做白切鸡,鸡翅可以腌一腌,裹上粉做鳞片状炸着吃,倒也不是全无用武之地。
这些活别人帮不上忙,只能林秋然自己来。
林冬和婉娘在一旁看着,只觉得眼花缭乱。林秋然手很巧,因为有孕和穿了冬衣,身形宽了些,却不显臃肿,很是灵巧。
漂亮的虾饺一笼三个,总共做了三笼,豆豉排骨、虎皮鸡爪,都是小而精致。
林秋然问过,这回虽定了桌,可就三四个客人,所以每份菜减少了份量,菜数多了。
原本一桌十几道,这一桌有二十几道菜,琳琅满目的。
客人来得早,来后孙氏他们就开始上菜,这桌菜会赠送茶水,还是萧大石买的好茶。
屋内四人,围着圆桌落座,窗子只留了缝,上菜时会先敲门。
体验感还是很好的,孙氏来给上的茶,配套的茶壶不错,相较于一楼,这边可以说是别有洞天。
白瓷茶杯,外面描了兰草,茶汤清亮,一闻茶香扑鼻,再尝回味绵密,茶韵悠长。
今儿这桌的主人是余安的大户,姓李,虽不及徐家有钱,可每日吃得也是珍馐美味,平日出入都是大酒楼。
今日宴客是有事相求,起初有人说萧家食肆环境清幽味道也不错,他还不信,怕掉了面子。可别的酒楼也都吃过,觉得腻味,正巧宾客口味清淡,管事说有相应的宴席,就定下来了。
从一楼经过时,看见有的桌子腿还是修的,凳子也有瘸腿的心都凉了,直到上了二楼,心才落回肚子了。
萧家食肆哪里不好,萧家食肆可太好了。
客人没来过,兴致勃勃地看着四处,神态轻松,俨然是满意这个地方。
李官人就放下了心,食肆安排得很是妥当,上的是好茶,之后上的茶点,每一道都精致,两边都有,都能吃到。
李老爷笑着道:“这是余安有名私房菜,尝尝合不合胃口。”
为了表现自己的看重,李老爷扯了个不轻不重的谎,“这边客人很多,看楼下就知道了,也不是不雅致,就是要这种市井烟火气,一直以来都是座无虚席。楼上还得提前预定,厨子手艺不错,绝对不虚此行。”
客人点了点头,先尝了一个虾饺,虾饺呈贝壳状圆滚滚的憨态可掬,皮薄,能看见里面橙红色的虾仁。从这儿就能看出厨子手巧了,也不知面是怎么做的,看着清透入口皮弹馅儿嫩,里面有两三个虾仁吧,弹牙得很。
客人吃完点点头,“是不错,没想到这边除了景色好,菜更好。”
二人选的明间,窗子留了缝,屋里有暖炉,很是适宜。外面雪花簌簌,屋内烤着火,悠然自得吃着茶点。
后头还有甜口的炸肉,说是叫糖醋里脊,本来林秋然想做菠萝咕噜肉的,可是这个时节哪儿有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