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是萧寻悉悉簌簌进被窝的声音。
林秋然兀自疑惑,萧寻拍了拍她的肩膀,“快睡吧。”
萧寻是觉得往后日子还长,他们成婚虽久,可是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偶尔回来几日,还是这回,在家待了三个月,不过年后白日要去上职去军营,也就晚上在家里。
林秋然不是守着他回家不做别的事的人,她也有事,今日她脸上就有疲色。正因为往后日子长,他觉得该体谅林秋然,不争一朝一夕。
才三个多月,萧寻不急。
再有,他现在还吃着药,等身子养好,或许林秋然的感受能更好些。
林秋然没纠结太久,很快就睡着了。次日一早,是小厮送汤圆去的书院,林秋然没起来。
汤圆劝自己,“娘也很累的,也没答应日日送我去,只说接我。娘也很辛苦,要去铺子,要忙新的生意,多睡会儿就多睡会儿。”
汤圆很快把自己哄好,跟着萧寻一块儿,吃了十只馄饨,两个蒸饺,一个叉烧包,就去上学了。
林秋然的确在忙生意,金鼎楼这些天生意很不错,她还看了几间铺子,不管买还是租,先拿到手。
金鼎楼正月初开业,到现在一个多月了,照朱掌柜的话来说,生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除了刚开业那几天生意不好,其余每天生意都不错。二楼也有人订桌,一楼常常满座。
朱掌柜忙不过来,又雇了个跑堂,京城人睡得晚,每天得亥时打烊。
忙是忙,酒楼赚得多,给掌柜伙计们的工钱也多,月初就涨了一次。
林秋然偶尔过来看看,研究一下菜色,更多的时间分给了别的铺子。她打算开个馄饨铺子,再来个别的卖小食的。
京城人多,这么好的客源不能浪费了。
第一百二十章奔丧
有银子,府里有小厮丫鬟,林夏越发能干,林秋然现在再做生意,可比四年前容易。
林夏选中铺子,买人学手艺,后面开的两间铺子要求的手艺简单,不似金鼎楼那般学那么多菜式,就调馅儿包馄饨,招掌柜的伙计卖,京城人多,做不好能换人。
林秋然忙活几日,把徐远珩带来的四千两利润变成了两间商铺,装潢很简单,都没用几日,一间卖馄饨,一间卖麻辣烫。
京城好吃的不少,酒楼饭馆也多,不过林秋然开的两间铺子,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京城人爱吃芝麻酱,林秋然稍作改良,去除了芝麻酱本身的苦味,用这个做出来麻辣烫很是好吃。辣椒是从余安那边运过来的,北京城本地的不够味儿,嫌吃涮肉贵的还挺喜欢这个的,在这个时节蔬菜就是土豆萝卜白菜,卖得不错。
馄饨是余安常吃的东西,林秋然结合京城人的口味多弄了几样馅儿,主打一皮薄馅儿大。较为普通的就是用紫菜虾皮儿调料猪油调汤底,骨汤一浇,再把煮好的馄饨放里面。
汤喝着热热乎乎,馄饨皮极薄,如纸一般,一煮馅儿的颜色都透了出来,比这边的饺子皮薄,馅儿更细腻,少了颗粒感。
但是吃着鲜嫩多汁,而且除了肉馅儿里面还有别的,比如会放虾仁儿、咸蛋黄、皮蛋,吃起来口感更丰富。
除此骨汤之外,还有酸汤、红油、干拌,每一种的味道都很独特。
开这个之前还在金鼎楼打了几日广告,这几日准备开业,估计生意会不错。
林秋然打算再有钱了,还买铺子,做不做生意另说,能租出去收租。因为京城商贩多,她还跟着云氏投了几桩生意,投的钱不多,就六百多两,生意有赚有赔,不过云氏主动带着的,估计都能赚钱。
有生意上的事要忙,林秋然一日总有半天要出去,见客、赴宴……随着见世家夫人,她衣着打扮也越发入乡随俗,和刚来时大不一样。
林秋然出门要坐马车,为了家里出行方便,她又买了辆。现在家里三辆车,比较旧的那辆马车留着林夏等人出门办事用。
一辆送汤圆,另一辆林秋然和孙氏用,不过孙氏不常出门,多是她自己用。
萧寻上职不坐马车,自己骑马。
总之,家里东西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丰厚。林秋然算着,光不动产,就得一万五千两,这还不算伯府和庄子。
云氏总在秦氏面前夸,“秋然做事很稳妥,学什么都很快,母亲不必担心。我看金鼎楼几间铺子,生意挺好,家业肯定是越做越大的。我给秋然引荐了几个庄户,这不春种了,慢慢都能上手。”
等秋收了,这千顷地就得收成两万两银子,这可是实打实的。
钱生钱,日后钱越来越多,底蕴慢慢就有了。
秦氏以前总担心萧寻一朝得势,却守不住家业。可林秋然做得很好,都没什么要他们操心的。
孩子省心,长辈该欣慰才是,吕郑就说,“秋然这孩子多能干,凡事不用咱们两个操心,不然这么大岁数了,入土了还得惦记。”
秦氏却心疼林秋然和萧寻这么年轻,却要经营家业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