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士兵突击史今结局 > 王梅(第5页)

王梅(第5页)

两个被命运捉弄的年轻人,在闲言碎语的海洋中,抱着一个渺茫的希望和巨大的负罪感,用肮脏的钱,换来了一个女儿,也踏上了这条无法回头的错误之路。

那些被王梅发现的照片,是人贩子“附赠”的,记录了王梅被偷走前的生活片段,他们藏起来,却又忍不住偷偷去看,内心也从未真正安宁过。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这样!!”王梅听着父亲荒谬的解释,再次控诉,声音却已嘶哑,充满了绝望。

“没有我们!你有学可以上吗?!”这次崩溃吼出来的是她曾经的“母亲”。

“你学堂里有几个女生你不知道吗!那时候哪个女孩子能像你一样读到高中还能上大学的?!你告诉我!有哪个?!我们爱你!把心掏出来给你!把最好的都给你!你却为了那个根本没养过你一天、什么都给不了你的疯女人和我们闹掰!你的房子!你的车子!你从小到大花的每一分钱!哪个不是我们给你的!你有骨气,你还回来啊!你都还回来啊!!”

这番话毫无道理,逻辑混乱不堪,却像重锤击打在王梅心上。

那些摆在眼前的事实,那些她赖以为生的物质基础,都成为养母指控她的“武器”,刺得她体无完肤。

在生存与崩溃的边缘,在王梅自己也已耗尽心力照顾不了生母、又背负不起养母口中她拥有的一切的此刻,现实的冰冷让她哑口无言。

也许养父那句话才是唯一看似可行的出口。结婚吧。

结婚,离开这个让她爱恨交织、背负原罪的家。什么房,什么车,她统统都不想要了,只想切断这让她灵魂分裂的联系。

只要结婚,就会幸福了。

养父没有再帮养母说话,他只是沉默地、顺从地开始张罗王梅的相亲,并在王梅疲惫不堪的请求下,动用自己的人脉和积蓄,将那位已经彻底疯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亲生母亲送进了一家条件还算过得去的养老院,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减轻一点对女儿的亏欠和负担。

相亲的过程如同伤口上撒盐。

接连几次,那些被介绍来的男人,包括一些跟着男人来得人,也许是亲戚,也许是父母?

不是挑剔她“三十岁了?还能生吗?”,就是毫不避讳地评论“屁股太小,不好生养”,更有甚者直接讽刺“那么大岁数别想着彩礼啊!”

这些赤裸裸的物化目光和侮辱性的言辞,让王梅感到恶心反胃,仿佛自己是一件估价待沽的商品。

直到那一次,她遇见了史今。

他没有那种带着评估意味的审视眼神,没有口无遮拦的贬损话语,甚至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或打探她的经济状况。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回答问题时简短而清晰,没有浮夸的承诺,也没有刻意的讨好。

在短暂的交流中,他流露出一种罕见的、王梅在其他男性身上很少看到的特质:尊重。

他不会因为她是个事业有成的“大龄”女性而表现出轻视或猎奇,也不会因为她此刻的疲惫黯然而试图“趁虚而入”。

他的沉默里带着包容,眼神里有种朴实的善意。而且,他是位退伍军人。

军人。这个身份像一道光,穿透了她生活中的所有阴霾。

如果是军人,代表正直、可靠、守序。

如果是军人,或许就能阻断那可怕的、循环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像她和她生母那样的遭遇。

王梅几乎是立刻就认定了史今。她需要这份安全和尊重,如同溺水者需要浮木。

她想,也许这就是爱情吧,她爱上了史今,王梅不断这么告诉着自己。

然而,史今却一次次地逃避,他的冷淡显而易见,让王梅一次次认识到,史今不爱她,而她,也未必爱史今,但是,王梅依旧想和史今结婚。

王梅的养父母,尽管知道女儿心中对他们的怨恨远未消除,也看出她急于想通过婚姻彻底逃离这个家庭的决心。

他们怀着深深的愧疚和一份“希望女儿过得好”的执念,拼了命地放下身段去巴结史今在乡村的那对朴实甚至有些窘迫的穷父母。

五万块钱——对于那时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史家也许急需这笔钱救急?

这五万块,最终成了绑住史今的沉重锁链,将他推向了王梅的身边。

可那结婚前的最后一晚,史今终于对她说出了她早就预料的到的话:“对不起,王梅同志,我不能结婚。我心里。。。。。心里其实有人了,真的,你去跟你父母说清楚,我这边我自己去说,责任全在我”

“史今,别这么说,结了婚,日子过久了,感情自然就深了”

那时的王梅,只是扯出一个理解的笑容,仿佛毫不在意:“没事啊,过日子而已,很正常,谁心里没个过去呢?”

没关系的,史今。她当时在心里默默地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