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向你爸爸道歉,和大人说话要有礼貌。”
“老公,你带小雪去洗洗脸,你让她哭得满脸都是。”
林风听完嗤笑一声,不服输地瞪了陈仰一眼,直接头也不回走进房间。
姜月没说话,像是局外人,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然她也不想说,因为接下来几天,类似场景会反复上演,直到中秋那天,几天来矛盾不断累积,每个人的情绪似乎达到了顶点,随时爆发更激烈的家庭战争。
然而那天是姜月回家后,最平静的一天,满怀怨气的几人似乎终于达成某种默契,决定在她回家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放下所有不满,一起庆祝。那是姜月和家人度过唯一温馨幸福夜晚。
18岁的姜月沉浸于找到家人的巨大喜悦中,那些争吵的话语都被她下意识忽略的。而第二天争吵的几人就又和好如初,更是她觉得这可能就是这家人相处的模式。
可一味压制反复出现的矛盾,不会让矛盾消失,只会让人陷入极端。温馨的中秋聚餐,就像最后的晚餐,结束就可以上路了。
再次仔细回忆,姜月猜测被杀的也许不止她,而凶手就在这4个人中。站起来没桌子高的林雪,第一个排除。至于另外3个人,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
陈仰将林雪抱走,林裕一直看着他们走进卫生间,才转头看向姜月,轻声问到:
“是不是把你吓到了?”
姜月当然没被吓到,她摇了摇头,表示并不在意。
林裕非常意外,安慰的话到了嘴边,又紧急收回,不过她只当姜月过去受了太多委屈,害怕也不敢说。她眼眶红了,强忍着泪水,急忙说:“那就回房间休息吧。”
姜月只装作没看见她的表情,低头嗯一声,起身往房间走去。
她感觉一切都如此奇妙,她清楚自己回到了原来的世界,还年轻了几天,勉强算是有预知能力。可空有记忆,副本经历早已将她彻底改变。她不说话,抛开不想说这一点,另一点就是纠结依照她原来的性格,她会如何反应?
现在,姜月想通了,她完全不需要纠结,只需按现在的性格行事。他们对她并不了解,任何异常,他们都会自动为她找好理由。
姜月向二楼走去,站在她记忆中的房间门口,停顿了一下,门没关,轻轻一推门便悄无声息地打开了。走进去,室内拖鞋踩在木地板上没发出一点声音。她打开灯,卧室内一览无余。房间有个小阳台,放了张躺椅,阳台门没关,纱窗随风飘动带着躺椅也轻微晃动。
姜月将阳台门关好后,脱了鞋。躺在柔软的大床上,一个玩偶挡住她右眼的视线,她伸手拿过来,发现是一只小熊玩偶。姜月看着那只玩偶,小熊两只圆溜溜的黑色眼睛也在看着她。
姜月觉得有些奇怪,上一世房间里有这个玩偶吗?记不清了,拉开玩偶的拉链,里面只有棉花。这就是普通的玩偶,是谁放的呢?
她看着突然出现的玩偶没有喜欢的感觉,也没有害怕的感觉。
将玩偶放回枕头边,她开始整理自己的记忆。
姜月在4岁时被送到珍珠岛上的福利院,在福利院她先后3次被收养又退回。
第一个家庭是收养后,养母体检发现早已是癌症晚期,无力抚养退回;第二个家庭是收养后,养父债主找上门催款,养母养父想带着她跑路,刚好被回访的工作人员看见,将她收回了;第三个家庭也是她生活得最久最自在的家庭,一个失独女人陈于方领养的她,对她来说也是她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母爱。
姜月常想要是她第一次就被第三个家庭领养就好了。陈于方45岁,她女儿毕业和朋友去海边玩,结果在海边游泳时遭遇离岸流,打捞了几天,最终也没找到尸体。她把对女儿的怀念都寄托在小姜月身上,对小姜月有求必应。而在小姜月心中,陈于方就是梦想中的妈妈照进现实。
因此在陈于方抑郁自杀去世之后,小姜月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悲伤。那时的她才10岁,陈于方留下了一个房子和一笔存款,她的亲戚在讨论谁家养她。小姜月谁家也不想去,她打电话给福利院院长,问她是否能回院里。
不知道院长怎么和陈于方亲戚交涉,总之,房子留给了陈于方亲戚,存款留给姜月。院长把她带回了福利院,没有再给她寻找新的家庭。
姜月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A省的江城大学,也就是江城大学在新生体检后,她接到了一通电话,告诉她通过DNA匹配,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
之后便是顺利的认亲——超乎她预料的顺利。
姜月看到林裕的瞬间,瞬间想起了陈于方,和她们初次见面时,她们带给姜月的感觉一模一样。明明是不同的两人,姜月却觉得她们很像。于是她想好吧,果然是我的妈妈。
江城大学的军训结束后会有4天的小长假,加上中秋假期,姜月有一周的空闲时间。
因此林裕特地开车去江城将她接到B市的家中,并且让张阿姨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也就是今晚的晚餐,可惜最后没能保持表面的温馨。
想到这里,姜月翻了翻身将玩偶抱进怀里,非常懊悔,上一世她根本没怎么关心其他家人,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林裕身上。因此每次他们吵架后,林裕说:不用在意,他们相处模式就是这样。姜月没在正常的家庭生活过,理所当然的相信了。
然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地死掉了。。。。。。姜月郁闷地在床上翻滚。
突然,她注意到走廊的感应灯亮了,脚步声逐渐响起,最后停在她房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