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她写的字 > 荧幕两端 第一次见面(第1页)

荧幕两端 第一次见面(第1页)

林夕那封洋溢着感激的邮件,像一块被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我(苏晴)心底漾开的涟漪,持续了远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醍醐灌顶”、“叹服”、“万分感谢”……这些词汇带着灼热的温度,反复灼烫着我冰冷惯了的心口。一种陌生的、近乎惶恐的暖意缠绕着我,让我坐立难安。我下意识地想要逃离这种感受,它太强烈,太不确定,仿佛预示着某种未知的危险。

我将自己更深地埋入酒店房间的寂静里,拉紧窗帘,拒绝一切外界光线和声音。可那些温暖的词语,却像拥有了生命,在我脑海里盘旋,驱之不散。

她真的觉得有帮助。她不是在客套。

这个认知,像一颗微弱但顽固的星火,在无尽的黑暗里闪烁。

然而,与这星火相伴的,是更深的焦虑。我回复了她,这意味着我们之间那堵无形的墙,被我亲手凿开了一道缝隙。接下来呢?她会期待更多吗?我该如何应对?下一次,我还能给出让她“叹服”的答案吗?

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我害怕让她失望,害怕暴露我贫瘠的、除了这些文字一无所有的内在。这种害怕,几乎要扼杀那刚刚萌芽的、微弱的连接感。

一连两天,我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再打开邮箱,不敢去看是否有新的邮件。我像一只受惊的蜗牛,刚刚试探着伸出触角,就被自己的影子吓到,猛地缩回壳中,并且用更多的黏液加固那脆弱的屏障。

我重新沉浸在《星墟》剧本的修改中,试图用繁重而熟悉的文字工作来麻痹自己。但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林夕提出的那些问题,她对叶文婧精准的揣摩,总是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思绪。

直到第三天下午,一种混合着愧疚和某种……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渴望的情绪,促使我再次点开了邮箱。

没有新邮件。

心底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

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之前与林夕的邮件往来,反复阅读着她那封感谢信。每一个字都似乎带着她真诚的温度。

然后,我的目光落在了自己那份回复附件上。

我忽然意识到,我只是回答了她的问题,却忽略了她附件里提到的另一个细节——关于叶文婧某个习惯性小动作的疑问,我当时觉得不重要,跳过了。

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或许……可以再补充一点?就当是……完善回复?

这个念头让我心跳加速。这像是一个借口,一个试图再次连接的理由。

我挣扎着,理智告诉我应该就此打住,维持安全的距离。但心底那点对理解和连接的渴望,如同暗夜里滋生的藤蔓,悄悄缠绕住了我的犹豫。

最终,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空白邮件。手指悬在键盘上,久久未能落下。

该说什么?直接补充批注?会不会太生硬?需不需要……寒暄一句?

仅仅是想到要组织一句工作之外的、带有人情味的语言,就让我感到一阵窒息。

我删删改改,耗费了几乎半个小时,才终于敲下了一行干巴巴的、近乎程式化的句子:

“林女士,关于附件问题三中叶文婧的微表情细节,补充一点看法。详见新附件。苏晴。”

将补充了那条微表情批注的新文档附上,我几乎是闭着眼点击了发送。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我像完成了一场酷刑,浑身冷汗地瘫在椅子上。

我又一次越界了。这次,是我主动的。

等待回应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而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接受审判。

---

我(林夕)刚刚结束一场强度不小的体能训练,正用毛巾擦着汗,手机提示音响起,是特别关注的邮件提醒。

发件人:苏晴。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立刻点开。

邮件正文依旧简短得近乎冷漠,只是通知有一个补充批注。但我却从这刻板的字句里,读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东西。

距离她上一封回复才过去两天。她竟然主动发来了补充内容?

这不像她。

以她那种极度回避和谨慎的性格,完成了一次“任务”般的回复后,理应缩回自己的世界才对。为什么会主动补充一个在我看来并不算核心的细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