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愣住了。
这又是什么剧本?
林嘉悦身旁站着她的闺蜜,像是早知道“前情提要”,摇摇头对她说:“梁至遥,你不该因为嘉悦平时对我们大方,就提出向她借这么多钱的,人家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她气得差点笑出来:“把话说清楚,我什么时候问你借钱了?”
但林嘉悦“大度”地摆摆手,一副懒得与她争辩的表情:“算了,我们等下有课,还是走吧。”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意会感到难以招架——他们事后往往能想出一百种犀利的句式、一千种聪明的方法将敌人ko,冲突爆发的当场面对这种未曾料想的恶意却瞬间降智,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能等到深夜辗转反侧,再恨恨地在心里说一句:“当时我就应该这么反驳的!”
很不幸,梁至遥就是这样的人。
她呆呆地站在走廊里,意识到自己不仅没能搞清楚整件事情,反而又被摆了一道。
来上课的路上她曾经设想过这两个人分别在这件事中扮演什么角色,现在看来,大概是一丘之貉。她并不觉得躲在背后冷眼旁观的韩行舟比林嘉悦好多少,只是始终想不明白,明明她与这个人连正式交往都没有过,此前更没有产生任何过节,何以招致他们如此剧烈的报复?
恶意来得如此凶猛,却找不到源头。
“你是不是想不通为什么?”
身后陡然响起女声。她回头,发现林嘉悦竟去而复返——这次只有她一个人。
“估计你也猜到了,”她云淡风轻地说,“那个投稿确实是我发的。”
此刻梁至遥的不解甚至超过了愤怒,皱着眉问她:“为什么?我们好像没什么深仇大恨。”
“我只是很讨厌成为‘不如别人的人’,”她轻笑了一声,“韩行舟这个傻子,追你的时候非要搞得人尽皆知,结果我们谈恋爱后,就经常有人说他是追不到你才和我在一起的,太晦气。”
“……就因为这样?”她愕然。
在她看来,这种情绪一小时就能消化掉。毕竟恋爱是自己的事,冷暖自知,有什么必要因为他人随口的评价而耿耿于怀、甚至造谣无辜的人?
“就这样,”林嘉悦却理所当然地点点头,“你知道了想知道的,就别再来烦我们了,小心越描越黑。”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所以,如果她是因为品行不端而被韩行舟主动放弃的,林嘉悦也就自然不是什么备胎或将就的对象。
如果这就是谣言产生的原因,那简直荒诞到有些可笑。
大多数人都曾出于嫉妒对他人怀有恶意,但君子论迹不论心,只要最后未曾真的伤害他人,其实无可厚非。
而有的人却像是早已习惯世界围绕着自己转动,不仅随手将恶意转化为直接的恶行,还要杀人诛心,让对方彻底明白,自己可以仅仅因为一件不顺心的小事,就毁掉另一个人珍惜的东西。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爽文剧情,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不存在啪啪打脸的反转或痛快辟谣的金手指,只有朋友的安慰、毫无水花的辟谣和阿q式的洗脑——只要自己不在意谣言,别人的中伤也就没有意义。
“我还是觉得气不过,”叶歆听完,几乎要背过气去,“我们能不能也去网上发个投稿?或者一个个找你们专业的同学,跟他们说一下具体怎么回事。”
梁至遥却没说话,半晌才摇摇头:“可能你会觉得我这样毫无作为很懦弱吧,但是我现在真的已经活得很累了。一想到要做这么多难堪的事情,只是为了让那些对我毫无信任的人改观,而他们也许根本不在意这件事,就觉得……实在没办法说服自己。”
这想法不假,但更多是胆怯的托词——以前不知道,当自己成为网络暴力对象的时候,人是没法理性思考的,如果能量不足,只想闷头逃避那些可怕的误解和贬低,自欺欺人地把它们当做不存在。
每个想象中充满力量、实际却毫无波澜的反击,都像是在伤口上撒盐,真的太累了。
叶歆却没再反驳她,只是叹了口气,把她抱进怀里。
梁至遥以为经历了这几个月的锤炼,自己的内心已经变得强大,却发现还远远不够。那种迫于生存压力的焦虑带来的是一种不知道问题能否解决的无助感,而不是现在这样混合了恐惧与委屈之后的颓丧。
她满腹心事地在教学系统里完成助教任务,对着自己的作业时,却一个字也没动。只要一想起那些充满恶意的评价,内心仍旧无法保持冷静,什么也干不下去。
叶歆体贴地问她:“要不要再去上次那个bar喝酒?我请客。”
这次她摇头拒绝了:“算了,我等下去公寓健身房跑步。”
她现在需要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建立一点微不足道的正反馈。而酒精带来的混沌虽然有一时作用,过后却更容易陷入自我嫌恶。
健身房人不多,热身后,梁至遥将坡度和速度加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一直跑到脱力为止。她上一次这样跑还是几个月前刚知道家里变故的时候,那时候被焦虑、迷茫和痛苦包围,只有累到疲惫不堪,才能睡个好觉。
跑了近一个小时,暂停下来喝水的时候,她从健身房的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谭序。他身上搭着一条毛巾,穿着运动服,露在外面的四肢有清晰的肌肉线条。
“刚就想说,你会不会跑太久了?”他走到她旁边的那台跑步机,开了个快走模式,“心率还这么高,看着有点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