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童年灰月光成长手册怎么写 > 南宫问黎(第2页)

南宫问黎(第2页)

李鹤舒把照片焐在手心等待成像。女孩向她点了两下大拇指,笑得更灿烂了。

大门外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不大的候车室内,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重新整理起行装,跃跃欲试着往室外大巴的方向走。李鹤舒立刻帮忙去推女孩身边最大的行李箱,还没扶上手,就被其他人抢先推走了。

原来是一群同样来送女孩的朋友们。有的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有的已经满脸皱纹,却都三三两两帮女孩看着行李。因为她们先前太安静,所以没被李鹤舒注意到。

看着面前年龄各异的数张笑脸,李鹤舒想了想,再次举起相机,胳膊聚拢,示意她们靠紧些拍合影。她连拍到相纸用尽,一张张白色相片吞吐而出,像纷飞邮筒外的封封手写信。

候车室里几乎已经没有其他人,大厅上方响起催促乘客上车的广播。

李鹤舒连忙后退着带领大家往门外大巴上走,边走边把手中扑克似的成沓相片挨个发给所有人。回应中零星有几声略显蹩脚的谢谢,大部分人则是冲她高高兴兴地点起拇指。

身为送机主角的双麻花女孩已经靠窗坐下,不停地向车下的朋友们笑着挥手,但总时不时抬腕看表,似乎还在等着什么人的到来。

终于,司机掐灭烟头,重新回到了驾驶室。汽车正准备关门发动时,女孩忽然站起身跑回了上客口招起手来。

李鹤舒赶忙走近。

司机颇有耐心地配合打开了后车门,女孩把她自己的那张单人拍立得匆匆塞回李鹤舒的手心,又比划了些什么,才重回座位。

李鹤舒看懂了,很用力地点了点头。她攥着照片,抬起双手,向车窗那侧的女孩比起练习许久的手语:

“L,祝你在英国心想事成,一路平安!”

又是一个因为下雨而没有黄昏的傍晚。黎明明推开咯吱作响的老木门,狭长的214内只开着一盏台灯。她走进房间,摘下连着MP3的耳机。

为期一个月的高秋学姐一对一带人录音培训期已经过去,这次录制第一次由台员独立完成。根据上周开会确定的人员,这期节目由黎明明做编辑,李鹤舒播音,在高二为期整整三天国庆节“小长假”结束的晚自习前录音。

黎明明第一次写稿,精挑细选了一整周,在作业和小考的间隙里见缝插针,连大课间也不离座,写写改改,几乎把自己当下最喜欢的一批歌曲全放了进去。高强度输入知识的高中时光里,用文字输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慢慢成了她最期待的事。

她似乎逐渐明白了高秋所说的,喜欢本身没有鄙视链,用普通的语言挖掘感动背后的故事,既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表达。

而表达本身就足够珍贵。

房间尽头那台老到包浆的台式电脑,正开着2008年版本的千千静听。昏暗雨声里,陈绮贞不知疲倦地唱着她那张叫《太阳》的专辑。

李鹤舒穿一件浅灰色圆领衫,坐在电脑和录音设备旁边,正埋头专心默念着稿子。

她今天穿得暖和了些,看上去终于不再显得那么单薄。这么些天来,黎明明还是第一次在她身上看见白色之外的颜色——黑色棒球帽,白色运动裤——当然,整个人还是没脱开黑白灰的调性。

“明明。”

听见黎明明进来的声音,李鹤舒出奇主动地向她搭话,声音柔缓,试图开启闲聊:“你的稿子写得真好,尤其是那首《不怕》——‘好像我们的心也能跟着发芽’。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神兵小将》。”

陈绮贞此时开嗓,唱起《下个星期去英国》。黎明明没有急着接话,她用最深处的牙齿尖咬住最后一小块棒棒糖,指向电脑屏幕:“你是不是很喜欢这首歌?上周大课间放过很多遍。”

“算是吧。”那张冷淡的面容上似乎忽然燃起了几分和人深入交谈的兴致,李鹤舒笑了笑,难得多说了几句,“主要是因为,我的一个姐姐——或者说,一个网友,‘这个星期去英国’了。她叫L,本来在首都工作,前天刚出发去伦敦读书。”

黎明明看似安静地听着,心思却在李鹤舒回话的一开始就摁下了定格。

“算是吧”?

按黎明明这十七年来的性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算是吧”是什么意思?

是喜欢的意思,还是不喜欢的意思?

上次在星星岛骑车偶遇,柳依一问她俩认不认识时,李鹤舒就是这么回答的。

尽管李鹤舒口中那位集“网友”“首都工作”“伦敦读书”众多标签为一身的神秘“姐姐”,不可抑制地吸引了黎明明的注意力,但此刻在她的胸膛中,还是由另一股说不清的情绪占据了上风。

一不留神,这股情绪就溜了出来。

“李鹤舒,你现在怎么总是这么,”黎明明脱口而出,“油滑?和小时候一点也不一样。”

“黎明明?”李鹤舒略带惊诧地抬起头,“你怎么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

“……我就知道你全忘了。”黎明明没好气地说。

又是尴尬的对视和沉默,一秒、两秒,三秒后,还是黎明明先泄了气,嘟囔道:“鹤小公主。”

她一圈圈卷起衣袖,露出了胳膊上那道丑陋的、经久不褪的疤,指给李鹤舒看。

“当时换药,你还说像《小鲤鱼历险记》里的赖皮蛇——‘秘密基地’,市立医院小花园,想起来了吗?”

“啊,你是,”李鹤舒嘴巴微张,困惑的神色中透露出一丝不确定,“南宫,问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