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靠基建走上 > 夯土为基初聚人心(第2页)

夯土为基初聚人心(第2页)

陶策沉吟片刻,脑中飞速检索着古代建筑材料的知识。他想起了一种古老的工艺——“三合土”。

“不必远求。”陶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取本地黏土、河沙,再加入适量石灰、糯米浆汁,按特定比例混合夯筑,其坚固与防渗效果,犹在青膏泥之上!”

“糯米浆汁?”众人都是一愣,糯米乃是珍贵粮食,用来和泥?

糜竺派来的那位管事也面露难色:“少主公,这……糯米价高,恐糜别驾那里……”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陶策断然道,“此乃关键堤段,关乎整体安危,些许糯米,若能筑成金城汤池,其价值远超本身!你且去禀报糜别驾,说明情况,我自会与他分说。同时,可尝试用部分动物血液、蛋清等物作为替代黏合剂进行试验。”

见陶策态度坚决,且提出了替代方案,众人只得依令尝试。当第一批按照新配方制作的“三合土”被夯筑成型,其坚硬程度远超普通泥土时,所有的质疑都化为了惊叹。陶策再次用他的知识和决断力,解决了工程上的难题。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在工地上流传,也渐渐传到了彭城内外。

这一日,陶策正在巡视一段已夯筑近一人高的堤坝,曹豹引着一人前来。

“少主公,此人已在工地外围徘徊数日,言称欲见主持工程之人,有要事相商。观其言行,似非寻常百姓。”

陶策抬眼望去,只见来人约莫二十出头年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身形瘦削,面容普通,但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有神,顾盼间带着一种冷静的审视。他站在那里,虽衣衫朴素,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与周围忙碌的民工格格不入。

“在下顾划,字谋远,听闻少主公在此兴修水利,革新技法,特来一见。”年轻人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目光却迅速扫过陶策手中的图纸、工地上标准化的施工区域,以及那些新式的工具和量具,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陶策心中一动,放下图纸,仔细打量着对方。他感受到此人身上有一种不同于武夫和传统文士的气质。“顾先生有何见教?”

顾划微微一笑,指向正在夯筑的堤坝:“见教不敢。只是观此工地,号令严明,条理清晰,器物革新,更闻少主公以糯米、石灰和土,创‘三合土’之法,实乃闻所未闻。划游学四方,略通数算、格物,亦曾思索如何强兵富民,今日见少主公所为,方知‘基建’二字,竟有如此潜力。不知少主公之志,仅在于一堤一坝,还是……这万里江山,黎民福祉?”

他的声音平和,但问题却直指核心。

陶策看着对方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心中升起一股预感——他一直在寻找的,能够理解他的理念并协助他管理、推行策略的人才,或许就在眼前。

陶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手中的堤坝结构图递了过去,指着上面一处复杂的排水涵洞设计,问道:“顾先生既通数算格物,请看此处结构,受力如何?水流冲击下,可能稳固?”

顾划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片刻,手指在图上轻轻比划,口中低声计算着什么,片刻后抬头,眼中精光一闪:“妙!此处以拱形承力,分散压力……然,若遇特大洪水,此处接口或为薄弱。若能在此增加三角支撑,或可万无一失。”

陶策闻言,心中一震!此人果然有真才实学!一眼就看出了他设计中隐含的、自己尚未来得及优化的细微缺陷。

“先生大才!”陶策郑重拱手,“策之志,正如这泗水,奔流到海,非一城一池可限。然万丈高楼平地起,需先生这般俊杰,同心协力,共夯其基!不知先生可愿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顾划看着陶策眼中毫不掩饰的欣赏与诚意,又看了看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工地,终于深深一揖:“划,飘零已久,今日得遇明主,敢不效命?愿随少主公,以此‘基建’之术,为这乱世,夯实一道不一样的根基!”

两只手,一只有着年轻的热忱与超越时代的见识,一只有着沉稳的智慧与扎实的学识,在这一刻,紧紧握在了一起。

夕阳的余晖洒在初具规模的堤坝上,也洒在这一对刚刚相遇的君臣身上。陶策知道,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核心谋士。而徐州的基建大业,也将因为更多人才的加入,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