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飞龙传 > 第 44 章(第2页)

第 44 章(第2页)

张家财多无后嗣,选个能人管公平。

大军在路上走得浩浩荡荡,一路往潼关去,沿途秋毫无犯,老百姓都站在路边看。正走着,探马小校周小三骑着马飞快地跑回来报告:“主爷,前面有座大山挡路,兵马没法往前走了!”赵匡胤一听,立刻下令扎营,转头问向导:“前面那座山叫什么名字?”

这会儿赵匡胤还是带罪领兵,周天子没给他封官,手下人既不能叫他“老爷”,也不能叫“元帅”,只好称呼“主爷”,意思是领兵的主帅。向导赶紧回话:“主爷,前面那座山叫太行山,又高又险,山路难走得很。”赵匡胤一听“太行山”,心里一动:我娘舅杜二公就在这山上当寨主,人称“抹谷大王”,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了?不如上山去见见他,说不定还能借点兵马。

他转头对郑恩说:“三弟,这山上是我娘舅的地盘,手下兵马不少。你跟董龙、董虎兄弟守着营寨,我一个人上山去见他,跟他借点人,凑够人马,好去潼关跟高行周对阵。”郑恩点头答应,和董龙、董虎一起守营。赵匡胤没带一个随从,独自骑着马进了山口,顺着山路慢慢往上走。

这太行山的景色可真不赖:松柏长得直插云天,山涧里的溪水顺着石头往下流,哗啦哗啦响;獐子、鹿在树林里来回跑,一点都不怕人;兔子在山坡上打了好几个洞,豺狼偶尔从草丛里窜出来,转眼就没了影;鸟儿在树枝上飞着叫,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在枝头学人的声音;最让人喜欢的是山泉,水清澈得像雪练一样,顺着石头往下淌。

这时候正是中秋前后,山上的草木还带着绿意,野花也开得鲜艳,赵匡胤正看得入神,忽然听见“哐哐哐”的锣声,抬头一看,盘山道上站着几十个喽啰,手里拿着擂木,眼看就要往下扔。赵匡胤赶紧喊:“你们别扔!快去告诉抹谷大王,就说东京来的赵公子要见他!”

喽啰们往下一看,见赵匡胤头上扎着红头巾,身穿绿色战袍,脸膛红得像枣子,胡子硬得像钢针,骑着一匹红得像火炭的马,那马高大精神,衬得赵匡胤格外魁梧。喽啰们知道这人认识寨主,不敢怠慢,赶紧跑上山,到分金亭前跪下报告:“启禀大王,山下来了个红脸大汉,就他一个人一匹马,说自己是东京的赵公子,要见三大王您。请您定夺!”

杜二公一听,赶紧对身边的威山大王、巡山太保说:“这来的是我外甥,叫赵匡胤,字元朗。为人特别仁义,在关西五路也是条有名的好汉。今天来肯定有事,劳烦二位跟我一起下山接他上来,问问他来干什么。要是没别的事,还能留他多住几天。二位意下如何?”

巡山太保笑着问:“贤弟,去年你在千家店‘抹谷’(指劫道)的时候,把你揍了一顿的,是不是就是这位外甥?”杜二公也笑了:“不瞒你说,当初教训我的,就是这孩子。”巡山太保点头:“怪不得要我们一起去接,原来是贤弟的‘上司’,我们当然该去。”威山大王也说:“我早就听说你这外甥是条英雄,去年你被他打了之后,我就想把他接上山来,可惜他走得早,没见着,心里一直遗憾。如今他来了,正合我意,该去接。”

说着,杜二公吩咐喽啰大开寨门,打扫干净迎接。三个寨主一起下山,把赵匡胤接上山,到大厅里互相见了礼,各自坐下。赵匡胤先跟杜二公聊了会儿甥舅间的家常,然后才问另外两位寨主的姓名。赵匡胤后来是开国皇帝,天生带着股让人恭敬的气场,这会儿虽然还没发迹,可那股福气已经藏不住了。他刚问出口,李通和周霸就赶紧站起来回话。

威山大王说:“公子,我叫李通。这是我义弟,叫周霸。我们都是涿州人,之前跟当地的豪强结了仇,一时气不过,把人打死了,官府到处抓我们,没地方躲,才来这山上落草。我们只是想暂时活命,并不是真愿意当强盗。”赵匡胤点头:“原来二位都是英雄好汉,有这么好的本事,可惜埋在绿林里,就像美玉藏在石头里、明珠蒙了灰。如今我奉朝廷之命,领兵去潼关剿灭逆贼,大军就在山下扎营。我早就听说二位的名声,特意来拜见。二位要是愿意弃暗投明,跟我一起去立功,把这辈子的本事用在报效朝廷上,挣个富贵功名,光宗耀祖,给妻子孩子谋个前程,岂不是好事?要是一直当强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李通和周霸听了这话,心里的热血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他们本来就不想一辈子当强盗,只是没机会出头。如今赵匡胤愿意带他们,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两人又感激又高兴,赶紧说:“我们早就有这个心思,就是没门路。如今蒙公子指点,不嫌弃我们是粗人,我们愿意归顺您,听您指挥,一起去杀贼立功!”

赵匡胤大喜:“既然二位愿意,我们明天就出发。不知道山寨里有多少兵马?麻烦二位跟兄弟们说一声,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的也不勉强,让他们自己做主。”李通和周霸赶紧领命,一边清点兵马,一边收拾粮草,又吩咐人在分金亭摆酒,招待赵匡胤。

眼看着天快黑了,赵匡胤起身要下山。杜二公赶紧拉住他:“贤甥别急着走。自从你去年走了之后,我就把你外婆、你舅母和你表妹都接到山上住了。我们兄弟三个虽说名义上是落草,可一直是替天行道,只抢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如今兵马精锐、粮草充足,日子过得挺好,这都是托你的福。你外婆天天念叨你,跟我进去见见她,今晚就在山上住,明天再下山。”

赵匡胤一听外婆和舅母都在山上,赶紧站起来,跟李通、周霸告了辞,跟着杜二公往后寨去。一进后寨,就给杜老太太和褚氏舅母磕了头,聊了会儿家常。褚氏舅母问:“外甥,你这是从哪来啊?”赵匡胤说:“我从东京来,如今奉朝廷的命令,去潼关剿灭逆贼,特意来请娘舅一起去。”杜老太太拉着他的手,又摸了摸他的胳膊:“我儿,你爹娘在家还好吗?”赵匡胤说:“都好,就是我娘总念叨您和娘舅、舅母,没机会见面,一直惦记着。”

正说着,褚氏舅母让丫鬟去请杜丽容出来见表哥。杜二公又摆了一桌酒,让大家坐下吃饭。杜丽容刚坐下就要回房,褚氏舅母拉住她:“女儿,这是你姑妈的儿子,亲表哥,去年还见过一面,躲什么?就坐在我旁边,陪你哥哥喝杯酒。”杜丽容不敢违抗,只好坐下。

赵匡胤上次见杜丽容的时候,没仔细看,只觉得她长得和舅母不一样,已经有点惊讶。这次坐在一张桌上,才好好打量了一番——这姑娘简直是天上的嫦娥落到了人间,眉毛弯得像新月,眼睛亮得像秋水,皮肤白得像刚出水的荷花,身上戴的珍珠首饰闪着光,衣服一层叠一层,鲜鲜艳艳的。她递酒杯的时候,手指细得像春天的竹笋,连递酒的动作都透着温柔。

杜丽容后来是要当西宫贵妃的人,虽说和表哥一起喝酒,却不显得轻浮,一举一动都端庄文静,透着股贞洁娴雅的气质。赵匡胤看了,心里又敬又喜欢。这一大家子五个人,一直喝到半夜,杜二公才让人撤了酒席,送赵匡胤去西书房休息,甥舅俩互相道了珍重。

杜二公转身回房,和褚氏舅母等老太太睡下后,才准备休息。刚躺下,就听见丫鬟春桃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二老爷!不好了!西书房着火了!”这一声喊,把杜二公和褚氏舅母吓得赶紧爬起来,跟着春桃往西书房跑。

这一把火,倒引出了后来“亲上加亲”的缘分,也让赵匡胤的好运更盛了。正是:

旌旗所到之处,人人都愿意归顺;兵马逼近城下,敌人自会投降。

到底西书房的火是怎么灭的,又引出了什么事,且看下回分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