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ao:明天下午我没课回来,应该会在书房。】
【F:好,我晚上七点后回家,八点在书房梳理一会工作。】
【Myao:好。】
【F:早上走的时候看见花瓶的花快枯萎了,今晚我回来的时候补上,有喜欢的品类吗?】
【Myao:啊?】
【F:没有特别要求的话,我就续上你之前的茉莉了。】
【Myao:……也行。】
……
【Myao:你晚上回来早的话,我让周叔做上你的饭。】
【F:行,还有半个小时到家,有需要我带的东西吗?】
【Myao:刚想下楼补一下家里的饮料。】
【F:(OK手势)】
就是这样简洁明了的对话,但两人的关系还是在连续两周之后变得比以往亲切了。
孟瑶不明白合约夫妻该不该像这样每日报备行程,一开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避嫌,他们仿佛达成了某种无声的协议,尽量错开在公共区域同时出现的时间。
但渐渐的,察觉到对方都是很有礼貌的人,两人都彻底放松了下来。
孟瑶也适应了这样的交流方式,开始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同时予以一些基本的关怀:他真的是个极其尊重他人又体贴的人。
但有时候,孟瑶也会稍微头疼于方槐序的过分体贴。
考研压力如山,孟瑶常常复习到深夜,用脑过度的时候饿得很快,经常半夜去厨房冰箱加餐。
但无论什么时候去,冰箱里总是塞满了各种新鲜的食材、水果和适合夜宵的零食或半成品。
起初她还以为是周叔补充的,直到有天晚上,她看不进去书,决定先提前去洗澡,站在二楼看到厨房微亮着的灯光,才发现方槐序在冰箱前站着,将餐桌上几大盒的牛奶和蓝莓整齐地码放进冷藏室,旁边的料理台上,还放着几个刚拆开的购物袋。
她终于才知道,冰箱的“魔法”源于谁。
但发现真相对她来说不算是一件好事:她非常不喜欢亏欠的感觉。
当然不是因为她是哪门子的老好人,她不介意接受他人的好,但方槐序对她的好,牵连着联姻和林家,她不想等到有一天联姻结束、有一天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挣脱林家束缚的时候,还会被这其中产生的多余的情愫桎梏住手脚,影响到未来的判断。
所以第二天她会做好早饭,或者为他的书桌上添置些挂件、或是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作为回报。
方槐序没有明确表示过他对这些东西的喜恶,但孟瑶只需要看见他使用、收下了,就默认他接受了这样的回报。
发现方槐序做了一分,她就这样做一分回报。
于是出于这种投桃报李的默契,明明是希望这场合作结束的时候,彼此都能觉得这是一段还算愉快、彼此尊重的经历,谁也不肯亏欠谁,但最后却意外地将两人的关系发展得更加亲密。
孟瑶抿不出到底哪一步出了错,工作上的忙碌没有给她更多思考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