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茅氏,在这场与朝廷的贸易战中,惨败收场。他们不得不对外售卖书肆,回笼资金。印书这一行,看来是做不下去了。他们被迫转型成制纸,从此消失在江湖之中。只是江湖,流传过他们的传说。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湖州茅氏在对外兜售书肆铺址的时候,喊了大半个月,无人购买。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各府的书肆选址,大都在比较偏僻的角落,距离繁荣的东西市,有很长一段距离。因为湖州茅氏垄断了精品书籍市场,哪怕再偏僻,书生们只能去他们店铺购买。之前对生意是没有影响的,甚至还能省下一大笔开店投资。没想到,现在却成为了脱手难的困扰。即便湖州茅氏一降再降,也无人接盘。虽然有小家族上门,表示出收购的诚意,但是被拒绝了。因为湖州茅氏玩得太狠,导致资金链断裂,急需一大笔钱去救火,所以他们卖店都是捆绑销售的,绝对不会一家一家的卖。书肆每开一天,就要运营成本,而且他们也没有心情和闲工夫去洽谈。湖州茅氏只想着跑路,跑得越快越好!终于,让他们等到了救星!是的,朝廷户部派钦差大臣下访,表达出诚心收购的愿望。湖州茅氏想都没想,直接答应。在与朝廷一番讨价还价后,成功以每家书肆500两白银的价格,顺利售出。500两,是赚是亏?当然是赚的,而且大赚。首先,湖州茅氏的书肆面积都很大,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其次,用户习惯问题。湖州茅氏感恩戴德的,差点没向户部大人跪下,看来是真的很有困难了。结果,当天书阁开业之后,通过蛛丝马迹,他们震惊的发现!原来,打败自己的神秘势力,竟然就是朝廷?湖州茅氏想骂人!回顾当初的热泪盈眶,直接红温了。景泰二年,五月三十日。朱祁钰决定新建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朝廷官营商铺,以及后续国家工程,取名为【营部】,营有“经营”和“营造”的意思。这是继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之后,新增的一个部门。一千多年未曾改变的朝廷架构,今天,从此变为三省七部。可以看出,朱祁钰是打算将工部打造成科技研发部门,至于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等项目,直接剥离出来。首任营部尚书,由江渊担任。江渊,宣德五年进士。历史上,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书,还差点接了于谦的兵部尚书。这份履历,确实豪华,看得出来,江渊是一个全能的人才。朱祁钰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江渊本人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调到一个新的部门?他原本以为,户部尚书金濂暴毙后,自己身为户部右侍郎,应该有二分之一的机会,能接替金濂的职务。结果,户部尚书的新人选,谁都没有猜中。户部右侍郎江渊去了营部担任尚书,户部左侍郎刘中敷被调离京师。新的户部尚书,名为钱远鹤,浙江钱氏族人,他是钱怞的曾孙。(虚构)这时候,有人会问,钱怞是谁?洪武二十四年,建昌知府钱用勤因任内税粮短缺,被朝廷查办抄家知罪。在紧急时刻,钱用勤的儿子突然想起家中那块祖传的丹书铁券,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抱着上京面圣,请求宽恕。那个人,就是钱怞。朱元璋一看,好家伙,唐朝的?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承认这块免死金牌的合理性,不就间接的表明自己皇位正统吗?有意思的是,朱元璋自己发的34块免死金牌,接受者全都被杀了(除汤和),唐朝发的倒是兑现了。钱氏在明朝的戏份不多,唯一一个被后人熟知的,就是钱谦益。“水太凉”那是清朝书生造的梗,历史上的钱谦益,散尽家财资助反清复明的事业。“臣,拜见君父。”钱远鹤恭敬拜道。朝堂上的大臣,见到本人后,微微皱眉。实在是年轻得有些过分了吧?他真的能担当得起户部尚书这份重任吗?最关键的是,钱远鹤在朝中一直是个小透明,从五品小吏直接提拔成正二品大臣,怕是有很多人心中不服。不过,君父选人,自有他的道理,咱也不好说什么。要说最不服的,莫过于户部左侍郎刘中敷,他勤勤恳恳的做了好多年户部侍郎,结果尚书捞不到也就罢了,还被调离京师?原因就是,朱祁钰是个重生者。在历史上的景泰三年,刘中敷因“怠职”被劾,降为广东参政。他在财政改革的工作中,处理事情犹豫不决,缺乏应有的决断力。,!对于这样的臣子,你说朱祁钰还有什么理由重用?之所以选钱远鹤做户部尚书,源于对方的一封奏章,写了一大批关于“天市坊”后续的运营计划设想。朱祁钰看了眼,非常认可,觉得这小伙子有前途,于是破格提拔。有想法和干实事,是互不相干的。钱远鹤能不能保持住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后续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营部初立,第一天就下达任务。下朝之后,江渊被叫到乾清宫的偏殿喝茶。“朕给你几个任务,你听好了。”江渊脸色变得凝重,连忙抓起纸笔,认真聆听。“首先,之前收购的湖州茅氏书肆,全部改造成天书阁。”“其次,将没收的华亭徐氏布庄,三分一改造成天宝阁,三分二改造成天书阁。”“内部装修,务必做到统一风格。”本来,朱祁钰是打算将华亭徐氏的布庄衣行,改造成天衣阁的。但是转念一想,如此设置,太过分散,不便管理。天衣阁目前是朝廷的招牌商铺,客户数量始终保持稳定,没必要新增分店去分流。其次,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冲着天衣阁才进去“天市坊”的,如果开设分店,他们不来“天市坊”,岂不是让天欢阁、天味阁的人流量减少?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步棋。除此之外,朱祁钰还想过。自从华亭徐氏“低买高卖”的行为被曝光,他就在考虑,要不要发展下线经销商?后来,他否定了这个想法。一旦设立经销商,那朝廷就很难管控了。谁敢保证下面的人,不会恶意加价,从而损坏天衣阁的声誉?与其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如保持正统。朝廷下场经商,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而天书阁,就不存在这种烦恼。经过调研,来天书阁的客户,绝大多数都不买书,而是进来白嫖的。天书阁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天听录》这款八卦报纸。将免费书店开遍天下,可以视作一项民生福利。古代学子读书有多困难?在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有体现。朱祁钰在现代社会留学过,他对照中外古今史料后,发现一个维持统治的绝佳办法。“愚民”不如“娱民”。难道百姓没读过书,他们就不会造反吗?还不如让他们多读点书,明白一些仁义礼智信,安分一点。义务教育,在明朝暂时是行不通的,条件不允许。开设免费书店,同时也是对朝廷的一种颂扬。如果你是一名穷书生,通过在天书阁苦读,最终考上进士。你难道不会念皇帝的恩吗?明朝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夸张,唐朝的世家是真的完完全全垄断了知识。但是在大明,依旧有很多人读不起书,没有机会读书。朱祁钰想要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天书阁至此诞生。:()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