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已经优化:70%处理工作,30%用于环境监控。
主要是扫描报刊亭方向的动静,确认易小天的状态。
而在报刊亭那条缝隙后,易小天的“值守”也同样准时。
确认严序到来后,他会滑出来,直奔“贡品”木箱。
今天带来的是牛肉脯和苹果块,以及一本宏大的摄影集《微观下的雪花晶体》。
易小天熟练地捞起食物,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他抱着食物和书,径直走到报刊亭外墙根下,那片被阳光晒得温热的“新据点”坐了下来。
这个位置,离严序还有七八米远,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跨越。
从绝对安全区进入了共享空间。
他背靠着木板墙,小口咬着牛肉,两条瘦弱的腿蜷缩着,巨大的画册摊在膝头。
阳光把他乱糟糟的头发照得毛茸茸的。
他伸出手指,极其轻地触摸着书页上那些冰晶的图片,看到奇特形状时,眼睛会睁得特别大,发出极轻的“呵”气声。
严序的目光抬起,扫描到了这一幕。
日志更新。
目标A行为模式稳定优化。
进食与活动范围扩展至“阳光区”。
对复杂视觉图案的兴趣持续增强。
环境适应性评估:良好。
但记录之后,他的目光并未立刻移开。
他看着阳光里那个小小的,专注于雪花世界的侧影,看着他那般珍惜地抚摸书页的样子。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远处模糊的车声,以及易小天翻动书页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清脆声响。
这声音像一种独特的白噪音,奇异地中和了巷子的寂静。
突然,易小天的动作停了。
他似乎被某一页无比复杂的冰晶图案迷住了,小眉头紧紧皱着。
他毫无预兆地抬起头,捧着那本大大的书,转向严序的方向,用一根手指点着那个复杂的冰晶,然后发出一个短促的、清晰带着疑问语调的“嗯?”
那双总是充满警惕的眼睛里,此刻纯粹是困惑和求知的亮光。
他在分享他的困惑,并向这个他唯一认可的拥有“答案”的来源求助。
严序的核心处理器似乎微微卡顿了一下。
这种主动的指向明确的社交互动,略微超出了“观察-投喂”协议的范围。
他的大脑快速评估。
方案A,走过去解释。
效率低下,可能引发目标紧张,超出安全距离。
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