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却还并非是感慨伤怀的时候。
天下未定,还有很多的事情,在等待着他的处理。
“青州战报!”
近侧,参谋武官的声音打断了陈望的发散思绪。
陈望放下了手臂,重新握紧了座下战马的缰绳,平静道。
“念。”
近侧的参谋武官干练的行了一个军礼,而后正声汇报道。
“敌酋阿济格闻听济宁战败之消息,已率精骑万余星夜北遁,余众四散奔逃,为我军所败。
“宁武伯左良玉已领兵收复青州府全境,斩真夷首级八百五十七级,余众首级两千五百六十颗,俘虏敌军万五千人。”
第一批封爵的领兵将领,基本全是由陈望拟定,封赏都是直属的亲信,除去马祥鳞之外,汉中镇一系领兵一方的将校,以此巩固势力。
左良玉是第二批获赐封爵的。
左良玉自崇祯初时,便领兵南征北战,战功其实赫赫,威望颇高,只是后来逐渐骄纵。
但是陈望并没有忘记左良玉,左良玉在他作为营将之时,也曾多有照顾。
与左良玉一同封爵,还有作为东南沿海霸主任为福建总兵的郑芝龙,以及几名在南京陷落之后领兵抵御万民军的将校。
同时也对在此前战死在松锦、京师等地的将校,进行了追封。
陈望其实是想驳掉郑芝龙的爵位封赏。
毕竟郑芝龙首尾两端,历史上清军入关之时,正是因为此人的胆怯,才使得东南抗清的局势一蹶不振。
但是在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
如今天下未定,水师不精,终究还是要暂时稳住郑芝龙。
等到日后腾出手来,再来收拾郑芝龙也完全不迟。
大局已定之日,便是清算审判之时。
郑芝龙横行东南,根本难以经住查询。
先行降低其戒心,到时候骗其上岸,只需要些许军兵,便可以将其拘捕。
到时候水师羽翼已成,国家安定,郑芝龙麾下诸将也难以掀起风浪,自然臣服。
“四月十五日,宁武伯整军领兵北上,进抵济南府北之武定州,诸州各县,皆传檄而定。”
“探得,敌酋阿济格所率部众,于同日已过天津。”
陈望微微颔首。
阿济格逃走的事情,也在陈望的意料的之中。
“阿济格所率部众尽皆精骑,宁武伯持重而为,处置妥当,传命嘉奖。”
为了济宁之战的胜利,陈望几乎将各镇的精骑都调到了济宁的战场之上。
“令其固守济南府,清剿溃兵,安抚流民。”
陈望语气平淡,如古井无波。
左良玉的麾下虽然有将近五万的大军,但是实际上骑兵连六七千人都不到。
青州战事本就胶着,此前双方在府城之下已经激战月余,一只都未有分胜负。
甚至连前营主将李万庆都战死在青州府内。
马士秀,杜应金两将也在与清军的交战之中阵亡。
左良玉带领的偏师,虽然有五万众,但是到底还是旧军居多,武备不足,能打出这样的战果,已是殊为不易。
阿济格并非是因为军败逃离,而是因为得知了济宁主力的战败消息,知晓再不逃到关外,便会遭遇合围的危险。
因此阿济格选择了壁虎断尾,只带领着麾下的精骑撤走。
阿济格虽然撤走,但是麾下骑兵仍然有万众,左良玉此时追击,根本难以讨得任何的好处,甚至若是清军反戈一击,还会损兵折将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