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微光和尘是成语吗 > 暗流涌动1(第1页)

暗流涌动1(第1页)

午后的济世堂显得格外宁静,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杜师傅依旧坐堂问诊,孙大娘在药柜前忙碌地抓药,郭走丢细心地碾磨着药粉,而唐山海则在院中晾晒药材。表面上看,一切与往常无异,仿佛昨夜那场夹杂着微妙情愫的谈话从未发生。

唐山海才捣完一整罐坚硬的药材,匆匆洗净手,撩开后堂的布帘,正看到郭走丢坐在窗边的光影里。阳光勾勒出她纤细的脖颈和专注的侧脸轮廓,长睫在眼下投下浅浅的阴影。她正对着一份报纸凝神细看,那份沉静与智慧交织的神态,让她仿佛笼罩在一层光晕之中。

他脚步顿在门口,一时竟不忍打扰这份宁静。

倒是郭走丢先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她抬起头,眼中还带着未褪的锐利思考,将报纸递向他,指尖精准地点在金融版一块不起眼的消息上:“唐山海,你看这里。。。日本正金银行近期的资金流向,有些异常。”

唐山海走近,接过报纸。她指出的那则报道用语十分谨慎含蓄,但他立刻捕捉到了关键——资金流量同比上月激增近三成,且大部分流向标注模糊,最终目的地多是华北和满洲的几个矿业公司。

“你的观察很敏锐。”他放下报纸,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这确实很像在为大规模的战略物资收购和运输做准备。”

“我父亲以前管过后勤,我从小耳濡目染了些。”郭走丢眼中闪着被认可的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惜看出来了又能如何?我们现在困在这里,什么也做不了。这些情报,恐怕早已摆在重庆和延安的案头了。”

“养好伤,就是你我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唐山海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句话如今已成为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信念,“活下去,才能做更多事。磨刀不误砍柴工。”

郭走丢点了点头,没再说话,目光重新投向窗外小院里那棵半枯的石榴树,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与不甘。

她习惯了冲锋陷阵,习惯了在刀尖上跳舞,这种被迫蛰伏的休养期,于她而言更像是一种煎熬。

不远处,杜师傅正在为一位老妪诊脉,状似无意地对整理银针的孙大娘低语:“。。。心倒是越来越近了。”

孙大娘手上不停,熟练地卷着艾绒,声音压得极低:“都是好孩子,这世道。。。能互相取暖是好事。只是。。。”她飞快地瞥了眼唐山海,“。。。终究是那边的人,底子太深,就怕将来。。。”

杜师傅微微摇头示意噤声,目光掠过窗外街巷,眼底闪过一丝老地下工作者特有的警惕。近日他察觉到一些隐晦信号,似乎有陌生视线在远处窥探这片街区。虽不能确定目标就是济世堂,但多年经验让他不敢掉以轻心。

晚饭时分,气氛略显凝重。孙大娘做的菜肴依旧精致,但杜师傅吃得心不在焉,不时与孙大娘交换眼神。

饭后,孙大娘收拾碗筷时,状似无意地叹了口气:“刚接到老家来信,他叔公老了,得回去奔丧。”

杜师傅端着茶杯,吹开浮沫接口道:“老家远,这一去一回,加上料理后事,得耽搁个把月。济世堂。。。总不能一直关着门。”

郭走丢正剔着牙,闻言动作一顿,抬眼看向二老。唐山海端着茶杯的手稳在空中,眼神微动。

杜师傅目光在两人间巡视一周,最终对郭走丢道:“走丢,你身子未好利索,经不起奔波,就安心留下休养。济世堂平日来的都是老街坊,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居多。药材都是现成的,方子你也认得七八,抓药煎药的活计,你和小唐先生暂且应付着,应当问题不大。”

郭走丢坐直身体,脸上懒散神情尽收,仔细端详着二老。孙大娘避开她的目光,低头用力擦着已然洁净的桌子。

唐山海放下茶杯,声音平稳无波:“杜师傅,大娘请放心。我们会看好医馆。二位节哀,路上务必保重。”

杜师傅点头,又叮嘱了些药材保管和账目记录的琐事,便与孙大娘起身去往后院收拾行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