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挑眉:“将军这是何意?”
“臣为国效力,不求封赏。若大王执意要赏,不如将这些赏赐分给边境将士。”
朝堂上一片寂静。蒙骜这番话,既表明了他的态度,也彰显了武将的气度。
赵政沉吟片刻:“既然如此,那就依将军所言。赏赐改为抚恤边境阵亡将士家属,另拨专款改善边军粮饷。”
这个决定赢得一片赞许。连吕不韦也不好再说什么。
退朝后,赵政单独召见蒙骜。
“将军方才在朝堂上,为何推辞封赏?”
蒙骜正色道:“老臣若接受封侯,必招致文官集团不满。现在还不是激化矛盾的时候。”
赵政点头。蒙骜果然深谋远虑。
“不过相国那边,恐怕己经看出我们的意图了。”
蒙骜冷笑:“他早就该明白,军权永远只属于大王。”
三日后,蒙骜率领五千精锐进驻咸阳。这支部队纪律严明,驻扎在城外大营,丝毫不扰民。
赵政亲自前往视察。军营整齐有序,士兵训练有素。
“这些都是跟随老臣多年的老兵,绝对可靠。”
赵政在军营中巡视,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他注意到这些士兵使用的兵器都很精良,训练方法也很独特。
“听说将军有一套独特的练兵之法?”
蒙骜解释道:“老臣在边境多年,总结出一套对付匈奴骑兵的战法。重点在于阵型变换和弓弩配合。”
赵政想起系统奖励的玄甲军。那支部队的训练方法更加先进,或许可以借鉴。
当晚,他再次登上宫顶。玄甲军的详细资料显示,这支部队最擅长夜战和突袭。每个士兵都配备特制铠甲和兵器,战斗力极强。
他决定暂时不召唤这支部队。这是他的底牌,要在最关键的时刻使用。
吕不韦显然感受到了压力。接连几日,相府门前的车马更多了。朝会上,文官集团开始对军制改革提出各种质疑。
“新军耗费巨大,国库难以支撑。”
“边境己定,是否该裁减军费?”
赵政不动声色,等他们说完才开口:“寡人倒觉得,现在正是加强军备的时候。”
他命人摊开地图:“匈奴虽败,但主力尚存。六国更是虎视眈眈。此时裁军,无异于自毁长城。”
吕不韦缓缓开口:“大王所言极是。但军费开支确实过大,可否适当削减?”
赵政看向蒙骜:“将军以为如何?”
蒙骜朗声道:“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现在每投入一分军费,将来就能少流十滴血。”
这话说得极重,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赵政顺势宣布:“既然蒙将军如此保证,那军制改革照常进行。不过。。。”
他话锋一转:“相国担忧也不无道理。这样吧,军费开支由相国府和太尉府共同审核,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这个决定让吕不韦无法反对。既认可了他的担忧,又没让他完全掌控军费。
退朝后,李斯求见。
“大王今日这步棋走得妙。既安抚了相国,又没让他插手军务。”
赵政淡淡道:“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他吩咐李斯:“你去查查,最近都有哪些官员频繁出入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