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年代百度百科 > 第36章 我好想他(第1页)

第36章 我好想他(第1页)

李晓梅拉着何小萍的手,兴冲冲地融入了胡同年末的人流里。雪后的空气清冽,却丝毫压不住那股子扑面而来的、热腾腾的年味儿。

青砖灰瓦的胡同两边,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新贴了春联,红纸黑字,墨迹仿佛还带着的香气。窗户上贴着各色窗花,喜鹊登梅、连年有鱼,在冬日淡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活。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虽然还没点亮,但那抹红色己然给萧瑟的冬日添上了最浓烈的色彩。

胡同里比平日拥挤了许多。挎着菜篮子、提着鸡鸭鱼肉的主妇们高声打着招呼,互相比较着年货:骑着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满年礼的男人小心地按着铃铛,在人群中穿梭;孩子们更是像出了笼的小马驹,穿着臃肿的新棉袄,在人群中追逐嬉闹,摔炮(一种摔在地上就响的小鞭炮)在他们脚下“啪”、“啪”地炸响,引起一阵阵欢叫和笑骂。

“何姐姐,你看那边!”李晓梅指着不远处一个围满人的摊子,“那是卖糖瓜的,祭灶用的,可甜了!还有那边,吹糖人的!”

何小萍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这一切对她来说、新鲜又亲切。上海弄堂里的年味是细腻的、内敛的,而北京胡同里的年,则像一碗泼辣滚烫的卤煮火烧,味道醇厚,热气腾腾,带着一股子敞亮和豪迈。

她正看着一个老师傅用熬化的糖稀飞快地勾勒出一只小老鼠的形态,忽然感觉腿被什么撞了一下,力道不大,却让她踉跄了一下。

“哎哟!”

低头一看,一个约莫七八岁、戴着虎头帽、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小男孩收不住脚,结结实实撞在了她身上。小男孩自己也吓了一跳,抬起头,露出一双黑溜溜的、带着点惊慌的眼睛。

他赶紧站稳,仰着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又急又快:“对不住您呐姐姐!没瞧见您!撞疼了没有?我妈说我就是个‘小炮仗’,满处乱窜!”说着,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他的虎头帽。

何小萍被这孩子连珠炮似的道歉逗笑了,蹲下身,拍了拍他棉袄上沾的的一点雪屑,柔声说:“没关系,没撞疼。你是小炮仗呀?那可要小心点,别炸着自己。”

小男孩见她没生气,咧嘴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嘿嘿,知道啦姐姐!我找铁蛋儿他们去了!姐姐新年好!”说完,像只灵活的小兔子,一溜烟又钻进了人群里。

李晓梅在一旁笑道:“这帮皮猴子,过年了更是撒欢儿!何姐姐你别介意,北京孩子就这样皮实,也懂礼数。’

何小萍站起身,望着那孩子消失的方向,嘴角还噙着笑意:“挺好的,热闹,有生气。”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粗犷而鲜活的生活,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

李晓梅又带着她逛了卖年画的小摊,看了写春联的老先生,还在一个推着自行车、后座架着玻璃柜子的摊贩那里,买了两串红艳艳的冰糖葫芦。山楂果又大又圆,外面裏着亮晶晶的糖壳,咬一口,酸甜冰凉,沁人心脾。

何小萍小口吃着糖葫芦,和李晓梅并肩走在熙熙攘攘的胡同里。阳光透过屋檐的积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耳边是此起彼伏的京腔北调、鞭炮声声、孩子们的欢笑·……这一切,都和她之前生活的文工团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优雅的校园是如此不同。

但不知为何,她却觉得格外自在。或许是因为身边这个热情爽朗的姑娘,或许是因为这条胡同尽头那间亮着灯的小店,店里有一个让她感到安心的人。

“何姐姐,”李晓梅咬了一口糖葫芦,含糊不清地说、“我看得出来,峰哥看见你来,可高兴了!他平时可没那么…嗯·…手忙脚乱过!”

何小萍的脸微微泛红,好在寒冷的天气掩盖了这份羞涩。她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看着手中那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心里也像这糖葫芦一样,酸酸甜甜的。

逛了一大圈,两人手里都提了些零碎的小东西—李晓梅买的窗花,何小萍挑的一对小小的、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回到“山峰电子经营部”门口时,正好碰见刘峰从里面出来,像是要去找她们。

“回来了?”刘峰看到她们,脸上露出笑容,“外面冷吧?快进屋暖和暖和。”

李晓梅挤挤眼睛:“峰哥,我们把何姐姐完好无损地还给你啦!赵大妈她们都散了吧?我跟何姐姐买了窗花,一会儿咱们也贴上!”

刘峰接过何小萍手里的小布老虎,看了看,眼神温和:“挺好。进屋吧,炉子上烧着水呢。”

李晓梅帮着把买回来的窗花和小布老虎放好,眼珠转了转,看着刘峰刚和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饺子馅,又瞄了眼安静站在一旁的何小萍,脸上露出一个了然的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