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芳华绝代 > 第54章 纸条(第2页)

第54章 纸条(第2页)

“珠江之声”的第二批货到了,这次按照陈宝山的建议,加大了英语学习和轻音乐磁带的比重,流行歌曲只精选了几个当红歌星的最新专辑。果然,英语磁带和轻音乐卖得很快,尤其是那些准备考学、评职称的人,舍得花钱买正版资料。流行歌曲专辑则更多是年轻人来买,销量平稳,但也没出现预想中的火爆。

陈宝山倒不气馁,反而更有干劲:“小峰,你看,我这判断没错吧?实用性的东西才是长久生意!下次咱们再进点戏曲磁带,老年人市场也不能丢!”

刘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他注意到,附近那家新开的磁带摊,虽然货品杂乱,价格也低,但最近也开始摆出一些包装粗糙、但封面印着当红歌星的“水货”磁带,价格比他们的正版带低一大截,吸引了不少图便宜的顾客。

“宝山哥,”刘峰提醒道,“那边也开始卖‘水货’了,价格压得低,对咱们多少有点影响。”

陈宝山哼了一声:“让他们卖去!那种来路不明的东西,音质差,容易卡带,说不定哪天就放不出来了。咱们做的是正经生意,质量有保障,时间长了,顾客自然分得清好坏。”

话虽这么说,刘峰还是留了心。他让李晓梅多跟来买磁带的顾客聊聊,听听他们的反馈。果然,有些买了便宜水货带的顾客,没过几天就回来抱怨音质杂、带子绞了。李晓梅趁机宣传一下正版带的好处,虽然不一定能立刻拉回顾客,但至少留下了好印象。

一天下午,区广播站的王同志又来了,这次不是公干,而是私人身份。他拿着两盘空白的SONY磁带,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周师傅说:“周师傅,还得麻烦您。我家那小子,不知从哪儿录了盘带子,听着音质特别好,想请您给翻录两盘,他好跟同学换着听。”

周师傅接过带子看了看,是高级的铬带,点点头:“行,放着吧,得空给你弄。”

王同志没马上走,凑到刘峰这边闲聊:“刘经理,你们这儿生意是越做越活了啊。听说现在都能首接从广州进货了?”

刘峰笑着递烟:“托您的福,小打小闹。就是混口饭吃。”

王同志点上烟,压低了点声音:“挺好。不过啊,老哥我得提醒你一句,树大招风。现在上面对文化市场这块,抓得挺紧。特别是音像制品,内容啊、来源啊,都得经得起查。你们手续全,东西正,这是好事,但也得防着有人眼红,背后使绊子。”

刘峰心里一凛,联想到那张纸条,连忙说:“谢谢王同志提醒!我们一定遵纪守法,所有手续、票据都齐全,随时接受检查。”

“那就好,那就好。”王同志拍拍他肩膀,“我就是随便一说,你心里有数就行。”

送走王同志,刘峰的心情更沉重了。连广播站的人都听到风声来提醒,说明确实有人盯上他了。会是谁?是那条胡同里卖水货的竞争对手?还是……更上面的人?

晚上盘账时,陈宝山兴高采烈地算着这个月的利润,比上个月又涨了一截。“小峰,照这个势头,年底咱们就能考虑把旁边那间空房租下来,扩大经营了!”

刘峰看着账本上增长的数字,却高兴不起来。他沉默了一会儿,对陈宝山说:“宝山哥,扩大经营的事,先放一放。眼下,咱们得把现有的摊子守得更稳些。”

陈宝山愣了一下:“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刘峰没提纸条的事,只是说:“没什么,就是觉得,现在风气有点紧,咱们刚起步,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先把口碑做牢,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陈宝山看着刘峰凝重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

夜深人静,刘峰独自坐在柜台里。窗外月色清冷,胡同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他拿出那张皱巴巴的纸条,又看了一遍。“生意不错,树大招风,小心枝叶。”这“枝叶”指的是什么?是店里的货?是来往的顾客?还是……身边的人?

他想起陆志伟的探问,想起苏翰辰的到访,想起王同志和街道老赵的提醒。这一切似乎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收拢。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小心,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他的“山峰”,不能还没立稳,就先折了枝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