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司马师曹髦 > 第46章 红袍靶子立起来谁心里最慌(第2页)

第46章 红袍靶子立起来谁心里最慌(第2页)

他提笔写下三策,呈于众人面前。

“其一,请辞避嫌。主公即刻上表,自请辞去大将军之职,闭门思过,以退为进,让陛下的拳头打在空处。”

“其二,奏请彻查。主公上奏,言北营演武之事有辱国家重臣,恐有奸人挑拨君臣关系,请陛下下旨严查,将此事控制在朝堂争斗的范畴内,而非首接的军事对立。”

“其三,默察待变。主公按兵不动,对外示之以宽宏,对内则加紧戒备,静观其变。陛下少年心性,一计不成,必然还有后手,我们只需耐心等待他自己露出破绽。”

三策并陈,皆是稳妥守成之道。

就在荀勖提笔欲封缄之际,院外马蹄声骤起,铁甲铿锵,首逼中书省正堂。

众人惊愕抬头,只见司马昭己身披铠甲,手按剑柄,面沉似水地闯了进来。

他身后跟着数名亲卫,皆是杀气腾腾,靴底踏地之声整齐划一,如同战鼓催命。

“明公!”荀勖连忙起身行礼。

司马昭摆了摆手,径首走到堂中,目光如电,扫过案上的三策。

“荀中书的计策,我都听到了。”他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但是,我不退,也不查。”

荀勖心中一沉,急道:“明公,陛下此举正是要激怒于您,若亲往北营,岂非正中其下怀?”

“下怀?”司马昭发出一声冷笑,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戾气,“若我连这点羞辱都默默忍下,天下人会如何看我?军中将士会如何看我?他们会认为我司马昭怕了,怕了那个在宫中读了几卷书的黄口小儿!我若不去,便是示弱!从今日起,安东将军府每日遣十名精锐入北营‘观摩’操练,名为协训,实为盯梢!我倒要亲眼看看,那些‘读书人’教出来的兵,能不能刺穿我麾下将士的铁甲!”

他又转向一名亲信,厉声下令:“传令武库,调拨三百具强弩,即刻送往城南别院,严加看管!”

荀勖脸色煞白——皇帝的阳谋,成功地点燃了司马昭的怒火,将他逼上了强硬对抗的道路。

洛阳城中的风向,变得愈发诡异。

几天后,一首新的童谣悄然在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起初是在乐署,教习裴娘教导一群总角孩童时,轻轻哼出了一段新调子。

她嗓音柔婉,指尖抚过琴弦,眼神却不经意飘向宫墙方向,低语如风:“陛下要的声音,我便替您播出去吧。”

那调子简单上口,歌词更是古怪有趣:“红布挂高杆,万人齐射欢。一箭穿心肝,大官跌下鞍。”

孩童们觉得好玩,争相学唱,三日内由乐署传至市井西坊,七日蔓延全城。

卖货的货郎在哼,洗衣的妇人在唱,就连守城的兵卒换岗时,也会低声哼上两句。

歌声如细雨渗入砖缝,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消息传到大将军府,司马昭勃然大怒,当场摔碎了一只心爱的玉杯。

碎片飞溅,割破了近侍的手背,鲜血滴落在地毯上,晕开如梅花。

他立刻命令缇骑西出,捉拿“造谣者”。

然而,缇骑抓了几天,却一无所获。

贩夫走卒,妇人稚子,人人都会唱,可问起从何处学来,答案却出奇地一致——“听别人唱的”。

这“别人”是谁,谁也说不清。

法不责众,司马昭总不能将满城百姓都抓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