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开始小心翼翼地涉足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圈层。在一次市工商联组织的企业家沙龙上,他第一次与那些原本需要仰望的本地制造业巨头、商贸大亨们平起平坐。他的年轻、他的财富传奇、以及他表现出的对经济走势的独到见解,都让这些老江湖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林总真是后生可畏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企业家握着林凡的手,语气中带着赞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以后江城经济的发展,还要看你们年轻人的了!”
林凡谦逊地回应:“前辈过奖了,我们只是赶上了好时代,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地方。”
他周旋其间,举止得体,言谈谨慎,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怯场低调,努力学习和适应着这个新圈层的规则和话语体系。他知道,这些资源和关系,未来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助力或缓冲。
然而,在这片光环与赞誉的包围之下,林凡的内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警惕。他深知,这炫目的声名如同双刃剑,既能护体,也能伤己。它将自己和公司彻底暴露在了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极大地刺激到那个潜伏在暗处的对手——徐明辉。
一个名声扫地的失败者无足轻重,但一个声名鹊起、拥有巨大舆论影响力的新星,如果成为敌人,其威胁程度将呈指数级上升。徐明辉会如何反应?
果然,林凡的担忧很快得到了印证。
名声带来的不全是好处。一些莫名的非议和暗箭开始悄然射来。
先是江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突然刊登了一篇匿名文章,含沙射影地质疑某些“一夜暴富”的年轻企业家其“第一桶金”的来源是否完全合法,是否涉嫌“侵吞国有资产”或“利用政策漏洞”。
接着,在一次行业座谈会上,某个与林凡并无交集的本地老板,在发言时阴阳怪气地讽刺“现在有些年轻人,靠运气赚了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实业是那么好做的吗?”
这些攻击虽然力度不大,范围不广,但风向标意义明显。吴伟敏锐地判断,这极有可能就是徐明辉或其关联势力在背后操控的试探性动作,目的就是抹黑林凡的形象,试探其反应能力和舆论抵抗力。
林凡对此的处理方式冷静而果断。对于小报的污蔑,由吴伟以律师函的方式强硬回应,要求其出示证据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那小报很快偃旗息鼓。对于座谈会上的挑衅,林凡则一笑置之,并在自己发言时,更加深入地阐述了对实体经济的理解和尊重,用实力和格局反将一军,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这两场小小的风波被顺利化解,但林凡明白,这仅仅是开始。徐明辉绝不会轻易罢休。
一天下午,林凡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周文远打来的。
“林凡,你最近风头很劲啊。”周文远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名声起来了,是好事,但也成了靶子。刚才有位老朋友,从省里给我递了句话,说有人对你不太满意,觉得你太高调,挡了别人的路,甚至可能…‘不懂规矩’。”他特意加重了最后西个字。
林凡心中一震:“周先生,您的意思是?”
“我没什么意思。”周文远淡淡地说,“只是提醒你,树大招风。有些人,有些圈子,盘根错节,比你想象的要深。你现在站的这个位置,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了,但脚下的悬崖,也更深了。好自为之。”
电话挂断了。林凡握着话筒,久久不语。周文远的警告,印证了他的判断。徐明辉的能量,可能远超一家地方性房地产公司老板的范畴,其触角或许己经延伸到了更高、更隐秘的层面。自己凭借名声构建的护甲,在真正的权力面前,可能依然脆弱。
就在他沉思之际,秘书内线通话,语气有些紧张:“林总,市委办公厅刚来电话,通知您明天上午九点,去参加一个关于‘本市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座谈会,这是市委常委、王副市长亲自主持的,要求主要企业负责人务必参加。”
王副市长亲自点名?林凡的心跳陡然加速。这无疑是他声名鹊起后带来的首接效应,是一次进入核心圈层的绝佳机会。
但与此同时,一个更深的念头闯入脑海: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徐明辉那边,或者与他关联的势力,会不会也同样知晓?甚至,就在同一间会议室里?
这突如其来的机遇,感觉更像是一场安排好的、危机西伏的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