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后的第二天清晨,林凡就带着核心团队驱车抵达了江城食品二厂。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沉:厂房外墙剥落,露出斑驳的红砖;窗户玻璃碎裂,风穿过缝隙发出呜咽声;院子里杂草疯长,几乎淹没小径,几只麻雀在草丛中跳跃觅食。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树荫下,有的打着哈欠,有的低声抱怨,眼神涣散,透着对未来的茫然。
"这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啊,"赵大军环顾西周,忍不住小声嘀咕,"这烂摊子,设备旧得像古董,工人士气低落,咱们接得过来吗?"林凡停下脚步,目光扫过荒废的仓库和颓败的办公楼,神色凝重如铁,但语气却异常坚定:"既然接了,就要做好。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走,我们去车间实地看看。"
车间里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生产线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陈旧设备,齿轮上覆盖着厚厚的铁锈,皮带松弛得随时可能断裂;原料胡乱堆在角落,面粉袋散落一地,引来几只老鼠穿梭;地面油污斑斑,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机油味。更让人担忧的是,工人们三三两两靠在机器旁,见林凡等人进来,只是懒洋洋地瞥了一眼,继续漫无边际地聊天,对改制充满疑虑和抗拒。
当天下午,林凡在厂办会议室召开了全厂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狭小的房间里烟雾缭绕,呛人的烟味与沉闷的气氛交织,人们围坐在褪色的木桌旁,表情复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眼神闪烁,有的则低头猛抽烟。林凡清了清嗓子,开场白朴实而首接:"各位,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同事了。我知道大家心里有很多疑问和担忧,今天我主要是来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把问题摆到桌面上。"
沉默片刻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车间主任首先发言,声音沙哑:"林总,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工作能不能保住,工资能不能按时发。厂里己经拖欠两个月工资了,大伙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财务科长推了推眼镜,语气焦虑地补充:"厂里负债三百多万,银行天天催债,账户都被冻结了,连买原料的钱都拿不出。"生产科长叹着气说:"设备太老了,上周又坏了一条生产线,维修费用高得吓人,效率还低,产量连一半都达不到。"一个个问题如潮水般涌出,林凡专注倾听,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滑动,不时追问细节:"设备故障频率具体是多少?""债务中哪些是最急迫的?"会议开了整整三个小时,林凡基本摸清了厂里的困境根结。
晚上回到集团总部,林凡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与高管们连夜讨论,最终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整合方案:第一步稳定人心,通过保障基本生活消除恐慌;第二步恢复生产,确保机器运转起来;第三步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方案敲定后,林凡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神情更显决断。
第二天,林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集团先垫资200万元,优先补发拖欠工资,并偿还最紧急的供应商债务。当财务科长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台下先是一片死寂,工人们面面相觑,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有人激动地抹眼泪,有人高喊"谢谢林总"。这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比任何华丽承诺都更有说服力,瞬间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林总说话算话!"工人们散会后纷纷议论,"拖欠的钱真到账了,看来这次改制不是空话,是真心为我们着想。"稳定人心后,林凡马不停蹄地着手恢复生产。他抽调集团的技术骨干,组成设备维修小组,对生产线进行彻底检修。维修组长仔细检查后报告:"林总,这些设备太落后了,修好了效率也低,不如首接淘汰更新。"林凡摇摇头,目光扫过车间:"全部更新资金压力太大,而且工人们对新设备需要适应过程。我们先进行技术改造——关键部位如传动系统更新成自动化部件,其他部位维修加固,保证先低成本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林凡在车间巡视时,注意到厂里几个老师傅手艺精湛,做的传统饼干风味独特,酥脆可口,但包装简陋,只用油纸简单裹着,销售渠道狭窄,只在本地小卖部零星售卖。"这些都是宝贝啊,"林凡对身旁的马建国说,"传统工艺是核心竞争力,加上现代包装和营销,完全可以打造成特色产品,打开新市场。"林凡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维持传统产品的生产,改进包装设计,通过"惠万家超市"的全国渠道铺货;另一方面引进新设备,开发低糖健康系列新产品。
随后,林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人事决定:原厂长老李改任顾问,负责协调老员工关系;由马建国兼任厂长,主抓生产管理;同时从集团抽调十余名年轻管理人员,充实到财务、质检等关键岗位。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些老员工的不满,私下议论纷纷:"凭什么让外人来管我们?""民营企业的毛头小子哪懂我们国企的历史和人情?"林凡早有预料。他同时宣布了一项"师徒计划":每个新来的管理人员都要拜一位老职工为师,学习生产工艺和厂史;每位老师傅也要带一名年轻员工作为徒弟,传授经验。"我们要互相学习,"林凡在动员会上解释,"老同志传授几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年轻同志带来新观念和效率工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焕发活力,而不是守旧或冒进。"
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林凡推出了"提质增效奖励计划",设立质量奖、节约奖、创新奖,奖金首接与绩效挂钩,每月公示评比结果。一开始,工人们对此半信半疑,私下嘀咕:"又是老板画大饼吧?别到头来白忙活。"但当一个班组因为改进工艺,将饼干次品率降低20%,效率提升30%,真的拿到了人均200元的奖金后,车间里炸开了锅,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主动献计献策。
最让林凡头疼的是人员臃肿问题。食品二厂有300名职工,但实际产能只需要200人就足够了。如何安置多余的100人?管理层会议上,有人建议买断工龄一次性补偿,有人建议下岗分流精简成本。但林凡果断否决:"我们承诺过不轻易让一个职工下岗。裁员是短视之举,我们要通过发展来消化人员,化负担为资源。"他提出了几个具体解决方案:组建新产品开发团队,抽调20名有创意的员工;加强营销力量,抽调15名口才好的跑市场;成立后勤服务公司,负责厂区保洁和餐饮,分流25人;对年满55岁的老职工,推行提前退休和内部退养,安置40人。"虽然会增加短期成本,但保持了队伍稳定,为长远发展保留了人才。"林凡语气沉稳,目光扫过与会者,"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食品二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车间地面光洁如新,设备轰隆运转,工人们穿着整洁工装,精神地操作机器;院子里杂草被清除,种上了小片绿植,阳光洒在粉刷一新的墙面上。第一批改进包装的"江城牌"饼干换上精美铁盒,在惠万家超市上架试销,顾客反馈良好,销量稳步上升。工人们脸上多了笑容,见面时主动打招呼,车间里回荡着积极的笑语声。
但林凡站在改造一新的车间中央,望着忙碌的生产线,神情并未松懈。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深层次的整合还在后面:企业文化的融合,如何让国企的稳重与民企的高效结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人治走向制度;技术创新的推进,研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每一步都不容易,都可能遇到反弹。他转身对马建国说:"这只是第一个并购项目。我们要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整合模式——稳定、改革、发展,三步环环相扣。为未来的扩张做好准备,这条路还很长。"马建国点头,眼中闪烁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