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
“足够你洗清嫌疑了。”周文远说,“但怎么用,用在什么时候,就看你的智慧了。”
带着周文远提供的材料,林凡立即开始了行动。他首先找到郑明,说明了股市的紧急情况。
“小林啊,你这下可真是。。。”郑明摇头叹息,“现在平仓损失很大,但如果不平,保证金不够,会被强制平仓,损失更大。”
林凡冷静地说:“郑老师,我计算过了,平掉三分之一头寸,可以凑足保证金。剩下的持仓,我相信随着政策消化,市场会逐步回暖。”
在郑明的帮助下,林凡完成了部分平仓,虽然损失了数万元,但保住了大部分头寸。这个过程痛苦却必要,像一剂苦药,让林凡真正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接下来,林凡主动前往工商局,找到了负责调查的王科长。
“王科长,我找到了一些可能对调查有帮助的材料。”林凡将周文远提供的文件放在桌上。
王科长仔细翻阅着这些材料,表情越来越严肃:“这些材料你从哪里得到的?”
林凡早有准备:“是一位匿名人士提供的。我认为这些材料足以证明我的清白,同时也暴露出某些人滥用职权、诬陷守法商人的问题。”
王科长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林凡同志,这件事确实有蹊跷。我们会认真调查的。”
离开工商局时,林凡知道这场危机己经化解了大半。但他没有松懈,立即赶往服装厂。
服装厂的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老工人们对新的管理制度极为抵触,生产几乎陷入停滞。林凡没有像之前那样强硬推行改革,而是召集所有工人开了一个座谈会。
“各位老师傅,我知道大家对我推行的新制度有意见。”林凡诚恳地说,“今天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把问题摊开来说。”
起初工人们还心存顾虑,但在林凡的鼓励下,逐渐有人开始发言:
“林老板,不是我们不愿意改,但你那些制度太死板了!”“是啊,我们干了这么多年,有自己的方法。”“还有那个考勤制度,太不近人情了。。。”
林凡认真听着,不时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感谢大家的坦诚。我承认,之前我太急躁了,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现在我提议,我们共同制定一个适合我们厂的新方案,如何?”
这个提议得到了工人们的积极响应。经过一整天的讨论,他们制定出了一个既保留传统精华又融入现代管理元素的过渡方案。
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己是深夜。林凡独自一人留在文化宫的柜台后,开始深入反思这一连串事件的教训。
他拿出笔记本,重新审视自己穿越以来的所作所为。确实,凭借对未来大势的了解,他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成功也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风险。
“知道什么会发生很重要,但知道如何应对更重要。”林凡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他意识到,即使拥有未来的知识,执行的过程仍然至关重要。时机把握、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往往比方向选择更加关键。
以这次股市挫折为例,他知道1991年下半年会有一波牛市,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他错误地在高点过度杠杆,又没有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导致在短期调整中陷入被动。
再以服装厂项目为例,转型的方向是对的,但他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老员工的接受度和实际困难,导致项目几乎夭折。
最严重的是,他低估了刀疤强这类人物的威胁,没有做好防范,差点被彻底陷害。
“信息优势只是成功的一个要素,而非全部。”林凡继续写道,“执行力、风险管理、人际关系,这些同样重要。”
经过这番深入反思,林凡调整了自己的发展策略:
第一,放缓扩张步伐,先巩固现有业务,确保扎实稳健。第二,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无论投资还是实业,都要设置明确的安全边际。第三,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不仅要关注大势,也要留意细节变化。第西,培养自己的团队,不能再单打独斗。第五,妥善处理与各方关系,包括刀疤强这样的地头蛇。
制定完新的计划,林凡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踏实。之前的成功来得太容易,反而让他飘飘然;这次的挫折虽然痛苦,却让他真正成长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凡按照新策略稳步推进。股市方面,他减少了交易频率,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服装厂项目,他放慢改革步伐,先争取员工支持;与文化宫的关系,他主动沟通,确保合规经营。
令人意外的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林凡的声誉反而悄然提升。一些圈内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的冷静和智慧。
一天,郑明突然打来电话:“小林,有几位朋友想见见你,他们对你的投资眼光很感兴趣。”
林凡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在经历了挫折和反思后,他的能力和价值开始得到认可。
但就在他准备迎接新的机遇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刀疤强知道了周文远介入的事情,勃然大怒,正在酝酿新的报复。。。
林凡站在窗前,望着江城熟悉的街景,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己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