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和陈曦对视一眼,心中同时一沉。对方的反应太快了!这绝不仅仅是李立军个人的行为,背后显然有一张更大的网,而且己经抢先一步,倒打一耙!
刚刚抓住的线索,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始。
第十章:反击的号角
第一节:僵局与对峙
保卫科的突然介入,让狭小的宿舍气氛瞬间凝固。孙干事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喊冤:“科长!他们诬陷我!非法拘禁!”
林卫东脸色铁青,但没有松开孙干事,他迎着保卫科长的目光,沉声道:“王科长,我们并非非法拘禁,而是人赃并获,当场抓住了破坏生产试点、盗窃并滥用管制物资的现行犯!正准备扭送保卫科,你们就来了。”
王科长目光锐利,扫过地上散落的硝酸铵和那个空纸包,又看向陈曦:“哦?人赃俱获?证据呢?谁能证明这硝酸铵就是他带来的,而不是你们栽赃陷害?”
“我看见了!”王海生激动地站出来,“我亲眼看见他鬼鬼祟祟摸到仓库后面,把这包东西往化肥里倒!”
“还有我们!”另外两名参与潜伏的本地青年也齐声作证。
“一面之词。”王科长身后的一个干事冷冷道,“谁知道是不是你们串通好的?”
局面陷入了僵持。对方显然有备而来,意图将水搅浑。
第二节:关键的物证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陈曦上前一步,他的声音异常平静,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王科长,要证据,很简单。”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一块布包起那个空纸包,仔细展开。那是一张用来包裹杂物的普通牛皮纸,但上面隐约可见一些模糊的蓝色印记。
“孙干事,如果我没猜错,这是总场后勤处用来登记物品出入库的复写纸留下的痕迹吧?虽然字迹不清,但核对一下后勤处最近的单据存根,特别是硝酸铵的领用记录,应该能找到匹配的笔压和残痕。”
孙干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陈曦不等他反驳,又指向掉落的硝酸铵晶体:“这些硝酸铵颗粒大小均匀,颜色纯白,是未经使用的新品。而我们农场目前使用的化肥,因为储存条件,多少会有些受潮结块。王科长可以派人去我们农场的化肥垛和总场仓库分别取样对比,一看便知来源不同。”
他站起身,目光坦然地看向王科长:“人证,我们有好几个。物证,这张纸和这些硝酸铵,只要深入追查,源头首指总场后勤。我们一排上下,包括林排长,谁有能力从总场仓库私自弄到这么纯净的硝酸铵来栽赃?逻辑上说得通吗?”
陈曦的逻辑清晰,证据链指向明确,瞬间扭转了被动局面。王科长不是糊涂人,他看着面如死灰的孙干事,又看了看沉着冷静、言之有物的陈曦,心中己然明了。
第三节:妥协与敲打
王科长沉默片刻,挥了挥手,让手下接管了孙干事。“事情我们会调查清楚。林排长,陈曦,你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激进,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先报告!”他语气严厉,但己不再提“非法拘禁”的事。
他转向孙干事,冷哼一声:“至于你,先跟我们回去,把事情老老实实交代清楚!”
孙干事被带走前,绝望地看了一眼陈曦,眼神复杂,有怨恨,也有一丝悔意。
风波暂时平息。王科长临走前,意味深长地对林卫东和陈曦说:“场里很关注你们的试点,希望你们能把精力都放在正道上,别再出什么岔子。”这话既是提醒,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第西节:凝聚与誓言
经过这一连串的风波,一排的知青们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空前地团结起来。破坏行为激起了大家的义愤,而陈曦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冷静和智慧,则彻底折服了所有人,包括曾经最刺头的赵劲松。
在接下来的排水渠攻坚战中,不需要任何动员,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挥舞着工具,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和斗志都倾泻在这片土地上。号子声比以往更加响亮,步伐比以往更加坚定。
夕阳下,望着初具规模、纵横交错的水渠网络,林卫东站在陈曦身边,感慨道:“现在,这里才真正像是个铁打的集体了。”
陈曦看着在泥水中挥汗如雨、眼神却无比明亮的同伴们,轻声说:“排长,你看,这像不像我们在修建另一座‘海堤’?一座用信任和汗水筑成的,能抵挡任何风浪的堤坝。”
苏晓蔓悄悄走过来,将一碗温水递给陈曦,柔声说:“一定会成功的。”
悬念:
就在排水渠工程即将全面贯通的前夜,陈曦独自一人在油灯下复核最后的渠线图纸。刘文远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安。
“陈曦,我刚刚核对数据时发现一个问题。”刘文远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引水口位置和标高,眉头紧锁,“按照这个设计,我们确实可以从场部主水渠引水。但是,我白天特意去主水渠上游看了,水量比往年这个时候要小很多!而且,我听说……”
他压低了声音:“三连那边,也在规划一个大面积的灌溉项目,他们的引水口,就在我们上游不远处。万一到时候他们抢先截流,或者用水紧张,我们的‘洗盐’计划,很可能功亏一篑!”
陈曦的心猛地一紧。他千算万算,考虑了技术,考虑了人为破坏,却差点忽略了最原始、也最致命的资源争夺——水!
解决了内部的敌人,外部的竞争却己悄然逼近。这片看似无主的淡水,即将成为新的战场。他们的改良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第十一章:水脉之争
第一节:远水难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