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那只温热厚实、带着点不容拒绝力道的手掌,还沉甸甸地压在林远的肩膀上,仿佛给他盖了个无形的、写着“此货己签收”的戳。那句“勇挑重担”的勉励犹在耳边嗡嗡作响,带着领导特有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林远整个人还有点懵,大脑CPU似乎因为接收了过于“重磅”的信息而短暂宕机。高二(7)班?班主任?刚才王主任那番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委以重任”发言,信息量太大,他感觉自己像个刚被塞进高速离心机的试管,里面的内容物(也就是他那点可怜的脑细胞)正被甩得七荤八素,急需时间沉淀重组。
“来,小林,这是班级名单和上学期的一些基本情况。”王主任动作快得惊人,仿佛生怕林远反悔似的,变戏法般从抽屉里又抽出两张纸,不由分说地塞进他手里。那动作流畅得如同餐厅服务员上菜,还带着点“趁热吃”的催促意味。
林远下意识地低头看去。
第一张是打印的班级名单。三十几个名字,规规矩矩排列着。但林远的视线,几乎是瞬间就被几个名字像磁石一样吸住了:
李浩(名字后面仿佛自带无形的感叹号加骷髅头标志)。
吴明(这名字看着挺正常,但首觉告诉他绝不简单)。
陈小雨(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气)。
还有其他几个名字,也莫名地透着一股“不好惹”的气息,仿佛隔着纸都能感受到叛逆的静电。
第二张纸更绝——上学期的成绩单汇总和班级量化考核评分。
语文平均分:62。3(年级平均分78。5,后面画了个巨大的、鲜红的下箭头,箭头都快戳破纸背了)。
数学平均分:58。1(触目惊心!)。
班级纪律综合评分:37100(年级垫底,后面还贴心地标注了“蝉联冠军”的字样,充满了黑色幽默)。
课堂出勤率:89%(意味着每节课总有那么几个大神神龙见首不见尾)。
备注栏:原班主任张老师(高二年级资深教师)因“身体原因”(王主任适时地在一旁补充,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解脱?)暂时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经校领导慎重研究,决定由林远老师暂代。
林远盯着那惨不忍睹的数字,感觉手里的不是两张纸,而是两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寒气逼人的冻肉,冻得他指尖发麻。62。3?58。1?这分数,别说青云了,感觉连地府的门槛都够呛能摸到!纪律评分37?这班的学生是集体在课堂上蹦迪了吗?
“张老师……身体抱恙?”林远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试图从这巨大的信息冲击中找回一点声音。他看向王主任,眼神里充满了“你确定不是在逗我?”的茫然。
“唉,是啊!”王主任立刻换上副忧心忡忡的表情,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张老师可是我们学校的骨干!劳模!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这不,积劳成疾了!医生强制要求休息!没办法啊!”他重重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情并茂,充满了对“骨干”的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无奈。“所以啊,小林,这个重担,校领导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交给你这样有冲劲、有想法的年轻人,才能扛起来!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巨大的锻炼机会!好好干!”
又是“重担”!又是“锻炼机会”!王主任这俩词儿用得跟不要钱似的,而且每次出现,都伴随着林远心跳漏拍的不祥预感。
看着王主任那张写满了“组织信任你”的真诚(?)脸庞,再看看手里这份堪比“病危通知书”的班级资料,林远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他感觉自己不是接了个班,而是签了份生死状,即将被空投到一个名为“高二(7)班”的、危机西伏的未知战区。张老师这“病”……怕不是被这帮学生给“气”的吧?
王主任似乎很满意林远脸上那混合着震惊、茫然和一丝绝望的复杂表情(在他看来,这或许就是年轻人感受到“责任重大”的表现?)。他再次亲切地(或者说,强制性地)拍了拍林远的肩膀,力道之大,差点让林远一个趔趄:“好了!小林老师,先去办公室熟悉熟悉环境,跟同事们认识认识!高二年级组办公室在二楼东头第一间!7班的学生们,可都等着他们新班主任呢!加油!我看好你!”
说完,王主任就坐回了他的真皮宝座,端起保温杯,悠然地吹了吹水面上的枸杞,那神情仿佛在说:“任务己下达,你可以跪安了。”
林远拿着那两张沉甸甸的“死亡通知书”,脚步虚浮地走出了教导处那扇仿佛能隔绝一切喧嚣(或者说,能隔绝王主任那过于“热情”的期望)的门。走廊依旧昏暗压抑,但他此刻的心情,比这走廊还要灰暗十倍。
按照王主任的指示,他像个迷途的羔羊,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二楼东头的年级组办公室。推开门,一股混合着粉笔灰、旧书报、咖啡香(还夹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泡面味)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空间不算小,但被十几张办公桌挤得满满当当,显得有些凌乱。墙上贴着课程表、值日表、还有几张褪色的“教师风采”照片。此刻正是课间,办公室里人不多,只有三西个老师在伏案工作或低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