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三尺讲台显您英姿 > 第77章 智慧闪光各显神通(第2页)

第77章 智慧闪光各显神通(第2页)

吴明径首走过去,步伐依旧精准,停在老人面前一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微微鞠躬,语调平稳无波:“老爷爷您好,打扰了。我们是青云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城市生存实践活动。请问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分享一件您觉得最能代表咱们这座城市精神的小故事或者您印象深刻的城市变化吗?”

老大爷从报纸上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表情严肃、说话一板一眼像背书、却又礼貌得体的少年,还有他身后两个略显紧张的同学,乐了:“哎哟,实践活动?好啊好啊!现在的学生伢子搞活动有意思!要说咱青云市的精神啊,那得说当年发大水的时候…”

采访异常顺利。老大爷谈兴很浓,讲了足足十分钟。吴明全程安静聆听,只在关键节点用手机备忘录简单记录几个关键词。刘伟和王莉则负责用手机录音(林远允许的)和拍照(任务要求)。任务完成度:100%。老大爷还乐呵呵地夸了他们一句:“小伙子思路清晰,不错!”

午餐时间,吴明的“精准打击”模式再次启动。他带着组员来到公园一角相对僻静的石桌旁。

“基于当前经费人均20元,及人体午间基础能量需求估算,”吴明打开背包,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物品——几个白面馒头,一小包榨菜,还有三个保温杯。“最优方案:主食,馒头,单价1。2元,提供碳水化合物。配菜,榨菜,单价0。5元包,提供钠离子及风味。饮品,自备白开水,零成本。总支出:人均1。7元。热量摄入:约350大卡,可维持基础活动至任务结束。”

刘伟和王莉看着桌上朴素的馒头榨菜,再看看吴明那理所当然的表情,默默无语。这…也太“最优”了吧?连口汤都没有?

吴明拿起一个馒头,掰开,夹了点榨菜,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某种科学实验的进料程序。“进食时间:10分钟。之后继续执行目标C收集任务。公园西侧有新建成的社区文化长廊,宣传栏更新率87。5%,标语收集效率高;东南角苗圃有挂牌构树样本;地砖纹样在中心喷泉广场有集中展示。”他咬了一口馒头,目光己经投向了下个任务点,仿佛嘴里嚼的不是面粉,而是冷冰冰的数据流。

刘伟和王莉认命地拿起馒头,相视苦笑。跟着这位“人形GPS+精算师”,效率是绝对保证了,就是这生存体验…过于“硬核”了点。

陈小雨组:画笔下的城市密码与意外之喜

陈小雨这组的画风,则像一部安静的文艺片。

她带着组员,包括依旧有些瑟缩的张晓,像几尾游鱼,悄然穿梭在城市的肌理之间。没有李浩的喧嚣,也没有吴明的精准急行军,她们的节奏舒缓,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上。

陈小雨的画本几乎没合上过。铅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是她独特的背景音。任务要求的“城市元素”,在她笔下有了灵魂:

老城区斑驳墙面上,一片顽强生长在砖缝里的青苔,被她用细密的线条勾勒出生命的韧劲。

街角五金店门口,一只蜷缩在破纸箱里打盹的玳瑁猫,慵懒的神态跃然纸上。

一棵巨大的古榕树垂下的气根,虬结盘绕,像凝固的时光瀑布。

甚至路边一个被涂鸦覆盖的旧邮筒,那斑斓的、带着叛逆色彩的图案,也被她快速捕捉下来。

她画画时很专注,很少说话,只是偶尔指着一个方向,言简意赅:“那边,墙上的藤蔓,算‘特色植物’。”或者,“看,那个老招牌,‘红星理发店’,字体有特点,拍下来。”组员们便顺着她的指引,用手机拍照完成任务。效率虽然比不上吴明组,但收集到的“元素”却别具一格,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观察者的温度。

当她们走进社区公园,在一条被树荫笼罩的长椅旁稍作休息时,张晓看着陈小雨画本上那些生动的速写,眼神里流露出羡慕和一丝怯生生的渴望。她攥着自己的衣角,犹豫了很久。

陈小雨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没有抬头,只是默默地从帆布包里掏出另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空白速写本,轻轻推到张晓旁边的空位上,然后用笔尖点了点不远处花坛里一丛开得正盛的、叫不出名字的紫色小花。

张晓愣住了,看看画本,看看铅笔,又看看陈小雨平静的侧脸。她鼓起勇气,手指有些颤抖地拿起铅笔,笨拙地在空白纸页上落下第一笔。线条歪歪扭扭,像蚯蚓在爬。她脸一红,下意识想停下。

“就这样画,”陈小雨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怕惊飞了树上的鸟,“看它的形状,不用想好不好。”她没有看张晓的画,目光依旧停留在自己画本上正在勾勒的一只停在长椅扶手上的麻雀。

张晓的心,奇异地安定了一些。她深吸一口气,不再想着画得像不像,只是努力地、专注地去描绘那丛紫色小花在她眼中的样子。虽然依旧笨拙,但笔下那团模糊的紫色,似乎也带上了一点笨拙的生命力。紧张感,在笔尖的游走中,不知不觉消散了许多。

休息结束,大家起身准备离开。陈小雨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长椅周围。就在长椅靠近泥土的边缘,一点微弱的金属反光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蹲下身,小心地拨开几片落叶。一枚小小的、圆形的金属徽章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有些划痕,但中心那个清晰的、由齿轮和麦穗组成的图案,正是青云市的市徽!

“看。”陈小雨捡起徽章,递给旁边一个组员。组员惊喜地低呼:“是市徽!任务里说的‘城市纪念品’!小雨你太神了!这都能发现!”这枚小小的徽章,不仅完美符合任务要求,省去了他们去特定地点购买纪念品的经费和时间,更像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彩蛋。

陈小雨只是把徽章放进小组的任务袋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仔细看,她微微抿起的嘴角,似乎有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松动。她收好画本,目光投向公园中心那座标志性的青云塔。该去完成最后一个大任务了。

林远的守望:欣慰与隐忧

在不远处一棵梧桐树的荫蔽下,林远和陈雪并肩而立,像两个低调的城市观察者。

陈雪举着手机,远远地对着李浩小组在面摊“风卷残云”的场面、吴明小组在石桌旁“科学进食”的场景、以及陈小雨小组在公园长椅边“文艺休憩”的画面,咔嚓咔嚓拍个不停,脸上是压不住的兴奋:“林老师!你快看!李浩居然真带他们吃上牛肉面了!还砍价了!这小子,路子野啊!吴明那组…噗,馒头榨菜,真是他的风格!小雨太厉害了,画画好,还找到徽章了!张晓居然也在画画!天哪,这活动效果炸裂啊!”

林远的目光扫过他的学生们,嘴角噙着一抹难以抑制的笑意,眼神亮得惊人。他看到了李浩在面摊前那与年龄不符的“老练”砍价,看到了他组员们狼吞虎咽时对“浩哥”流露出的信任;看到了吴明如同精密机器般规划路线、筛选采访对象、精算午餐时,组员们从最初的抵触到隐隐的佩服;更看到了陈小雨用画笔捕捉城市细节的敏锐,发现徽章的细心,以及那不动声色间递给张晓画笔的温柔。这些,都是在那个让他焦头烂额的教室里,被分数、纪律、标签所掩盖的光芒。

“是啊,”林远的声音带着感慨,“这些小家伙,身上藏着多少我们没看到的本事。”

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太久。他微微侧头,视线投向更远处,另一个由几个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他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围在一起,似乎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一个男生指着手机地图,声音很大;另一个女生皱着眉头摇头;还有一个干脆蹲在地上,一脸烦躁。地图在他们手中被翻来覆去,像一张无用的废纸。

“看那边,”林远抬了抬下巴,对陈雪说,眉头微微蹙起,“沟通好像出了问题,路线定不下来,时间在浪费。”

陈雪也看到了,脸上的兴奋淡了些:“是啊,好像谁也不服谁。不像李浩组有主心骨,吴明组有‘导航仪’,小雨组…嗯,跟着感觉走也挺好。他们缺个能拿主意的。”

林远看着那个陷入僵局的小组,手指无意识地着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一股冲动涌上心头——走过去,帮他们理清思路,甚至首接指条明路。这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但另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响起,更响亮:这是他们的挑战,他们的生存,他们的成长。有些路,必须自己摸索,哪怕会走岔,会争吵,会浪费时间。

他强迫自己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插进裤兜,身体靠回树干,只是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沉静的等待。他知道,干预的时机还未到。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当所有小组最终汇聚到那个象征性的终点:青云塔下,面对汹涌的人潮和有限的拍摄角度时,这些刚刚才在自己领域里“神通初显”的孩子们,还能否再次找到协作的智慧?

远处,青云塔的尖顶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召唤着这些城市里的“小探险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