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明代边关 > 第55章 万亩荒原龙骨水车(第1页)

第55章 万亩荒原龙骨水车(第1页)

李睿的“辽西大开发”计划,如同一台被注入了强劲动力的战争机器,在宁远和锦州之间广袤的土地上,轰然激活。

数万两白银,如同流水一般,从抄检来的府库中,流向了各个项目。一座座新的高炉地基开始挖掘,一个个新的居民点开始规划,整个辽西走廊,都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王老三挂帅的“辽西农垦司”。

这是整个计划的根基,也是李睿最为看重的一环。

王老三不负所托,他从新招募的两千多农户和一千多降兵中,挑选出了三千名最孔武有力的青壮,组建了十个垦荒营。李睿为他们配备了充足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军械司用新炼出的钢材打造的,锋利度和耐用性,远非市面上的普通农具可比。

三千人的垦荒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那片沉睡了不知多少年的荒原。

按照李睿的规划图,他们首先要开垦的,是靠近女儿河下游的一片广阔的冲击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理论上水源充足,是最佳的垦荒地点。

然而,当垦荒大军真正开始动工时,一个巨大的难题,便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大人,不行啊!”王老三满头大汗,一脸愁容地找到了正在现场勘探的李睿,“这片地,看着是好,可离河边太远了!咱们人吃水都得走上几里地,更别说将来要灌溉这上万亩的田地了!光靠人力挑水,就是把人累死,也浇不透啊!”

李睿站在高处,看着眼前这片一望无际的平原,眉头也微微皱起。

王老三说的是事实。这片平原虽然广阔,但地势却比女儿河的河床,高出了足足一丈有馀。河水无法自流灌溉,想要将水引上这片高地,在目前这个时代,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地,至今都无人开垦的原因。

“咱们要不要换个地方?”王老三试探着问道,“上游那边,虽然地块零散一些,但地势低,引水方便。”

“不。”李睿摇了摇头,态度异常坚决,“就要这里!”

零散的地块,不利于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更不利于将来的机械化(李睿心中更长远的规划)。眼下这片完整的、广阔的万亩大平原,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大粮仓”蓝图。

“可是,这水的问题”王老三急得直搓手。

“水的问题,我来解决。”李睿的眼中,闪铄着自信的光芒,“人不能把水挑上来,那我们就让‘龙’,把水‘抬’上来!”

“龙?”王老三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睿没有过多解释,他回到营地,再次将自己关进了帐篷。凭借着脑海中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记忆,他很快便绘制出了一张结构精巧,却又无比震撼的图纸。

图纸上画着的,是一架巨大的、由无数木制叶片和链条组成的、如同巨龙脊骨般的机械——龙骨水车!

这东西,在宋代便已发明,但在明末的辽东边陲,却依旧是闻所未闻的神物。更何况,李睿绘制的这架龙骨水车,结合了后世的力学原理,在结构和效率上,都进行了大量的优化。

第二天,李睿将图纸交给了营造司的工匠们。

当那些经验丰富的木匠们,看到这张图纸时,所有人都被上面那精巧绝伦的设计给惊呆了。

“天哪这这是何等神物?”一个老木匠抚摸着图纸,双手都在颤斗,“此物若能造成,只需数人踩踏,便可将河水连绵不绝地送上高地!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啊!”

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张图纸的价值,无可估量!

在李睿的亲自指导下,营造司所有的巧手工匠,都投入到了这场浩大的工程之中。

他们挑选出最坚韧的木材,按照图纸上精确到“寸”和“分”的尺寸,精心打造着每一个部件。卯榫结构,环环相扣,齿轮链条,紧密咬合。

与此同时,在女儿河的岸边,垦荒的士兵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按照李睿的规划,开始挖掘一条宽阔的主干渠,以及无数条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向万亩良田的支渠。

整个辽西荒原,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利工地。

消息传回宁远城,再次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议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