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躺平哲学豆瓣小组 > 第23章 捐赠风波与反向追踪(第2页)

第23章 捐赠风波与反向追踪(第2页)

但如果是正常归还,为何要匿名?

沈墨坐在办公桌前,推了推老花镜,目光锐利地审视着这个包裹。

包装得很用心,旧报纸填充得恰到好处,避免了运输损伤。

地址是用左手写的,歪歪扭扭,显然是为了掩饰笔迹。

一切迹象都表明,寄件人不想让她知道是谁。

但越是这样,沈墨的好奇心就越发旺盛。

这孩子(她几乎可以肯定就是陈默),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欲擒故纵?

考验她的诚意?

还是说,真的对学术毫无兴趣,只想彻底划清界限?

(被长辈老师“过度解读”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超无奈?比如你只是不想去亲戚家说“累了”,被解读成“怕见人”;你只是随手帮同学捡了笔,被老师解读成“懂得互助了”——明明没那么多深意,对方却脑补出一出大戏?)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让沈墨觉得这个少年更有趣了。

她拿起那本《清河县续志》,轻轻着封面。

突然,她的手指在书籍封底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停顿了一下。

那里有一个很小的、铅笔写的编号和缩写,是图书馆内部多年前使用的标记方式,现在早己不用了,只有她这样的老人才认得。

“GJ-073……S。M……”

这是书籍的原始编号和她名字的缩写!

沈墨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她立刻检查其他几本书。

果然,每一本的隐蔽处,都有类似的、只有她才能快速识别的小标记!

这些标记,就像是埋藏己久的暗号。

而寄件人显然不知道这些标记的存在,更想不到这会成为暴露他身份的线索。

(有没有过“以为计划天衣无缝,结果栽在一个小细节上”的经历?比如抄作业改了名字却忘了改班级;藏零食擦了包装却忘了擦手上的碎屑;寄匿名信故意换笔迹,结果用了自己常用的信纸——回头想起来,是不是恨不得拍自己脑子一下?)

沈墨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露出一丝带着得意和了然的微笑。

“小家伙,心思挺缜密,可惜啊……姜还是老的辣。”

她几乎可以肯定,寄件人就是陈默。

只有他,在短时间内接触过这些书,并且有动机用这种方式“归还”。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