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缸鸭狗汤圆、咸齑大汤黄鱼(粉丝“宁波小汤圆”安利)
温州:糯米饭、清江三鲜面
绍兴:黄酒奶茶、茴香豆、奶油小攀
嘉兴:真真老老肉粽、西塘送子龙蹄
湖州:南浔双交面、丁莲芳千张包
金华:火腿、兰溪鸡子馃
衢州:三头一掌、开化清水鱼
舟山:沈家门海鲜、普陀山素斋
丽水:缙云烧饼、景宁乌米饭
每写完一个,他就用红笔在地图上对应的城市画个小圈,像在给地图缀星星。等赶到东站,刚好赶上一点去台州的高铁,检票的时候,他还收到了“台州小海鲜”的私信:“帆帆!我给你推荐椒江区的王记泡虾,大叔做了三十年了,加虾仁和猪肉末超好吃!我下午没事,要是你找不到,我可以带你去!”后面还附了张泡虾的照片,金黄酥脆,看着就流口水。
高铁缓缓驶出杭州东站,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变成了江南水乡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在风里晃,像铺了层绿毯子。陆帆坐在靠窗的位置,掏出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202X年X月X日,杭州→台州。
今天在拱宸桥立了Flag:用足迹喂饱千万粉丝。
陈叔的葱包桧、阿英的片儿川,还有粉丝们推荐的美食,都是我往前走的理由。
台州,我来了。”
笔尖划过纸页,留下清晰的字迹,就像他即将踏上的旅程,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他把笔记本合上,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河流和村落,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王记泡虾的酥脆,期待嵌糕的软糯,期待食饼筒里藏着的山海味道,更期待那些藏在食物背后的故事,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讲给千万粉丝听。
下午三点零五分,高铁准时抵达台州站。陆帆背着帆布包走出出站口,一股带着海味的风扑面而来,咸咸的,还混着点柑橘的甜香——站台边就有卖黄岩蜜橘的小摊,摊主阿姨正对着乘客吆喝:“蜜橘甜得很,十块钱三斤!”
他按照“台州小海鲜”给的地址,打了辆出租车去椒江区的老街。出租车穿过市区,路边的招牌从“杭州小笼包”变成了“台州泡虾”“温岭嵌糕”,连空气里的味道都变了,多了些海产的鲜。老街的青石板路被太阳晒得发烫,两旁是两层楼的老房子,木门上还贴着去年的春联,红色都褪成了浅粉,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小吃摊的香气从巷子里飘出来,勾得人胃里发空。
陆帆没走多久,就看到了“王记泡虾”的招牌——红底黄字,都有些褪色了,摊位前围着三西个食客,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的大叔正拿着长勺,把裹着面糊的食材放进油锅里,“滋啦”一声,油花溅起,香气瞬间漫了过来。
“大叔,一份泡虾,加虾仁和猪肉末!”陆帆走过去,掏出手机,想给“台州小海鲜”发消息说自己找到了。
王大叔抬头看了他一眼,黝黑的脸上笑出了皱纹,胳膊上的肌肉随着翻炒的动作绷紧:“小伙子,第一次来台州吧?泡虾加虾仁和猪肉末,再加点萝卜丝,解腻!”他一边说,一边从铁桶里拿出一块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了揉——面团是乳白色的,表面光滑,捏起来软软的,像婴儿的脸蛋。
陆帆看着王大叔的动作,想起了陈叔揉面的样子,忍不住问:“大叔,这泡虾为啥叫泡虾啊?里面也没有整只虾啊?”
王大叔把面团擀成薄薄的圆片,放上猪肉末、虾仁、萝卜丝和葱花,再裹上面糊,捏成椭圆形,“哗啦”一声放进油锅里:“以前啊,我们台州渔民出海,要带干粮,就把面粉裹上小虾米,下油锅炸,面糊在油里会冒泡,炸出来像只小虾米,就叫泡虾。后来生活好了,就加虾仁和猪肉末了,但名字还叫泡虾——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叫法,不能改。”
油锅里的泡虾慢慢变成了金黄色,油花“滋滋”地响,香气越来越浓。陆帆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王记泡虾:起源于渔民干粮,面糊裹虾仁猪肉末萝卜丝,七成热油炸,外酥里嫩。”
没一会儿,王大叔用长勺把泡虾捞出来,放在滤油网上沥了沥油,装进油纸袋里递给陆帆:“小心烫!刚炸好的最香!”
陆帆接过油纸袋,指尖都能感受到热度。他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得掉渣,里面的虾仁鲜得弹牙,猪肉末香而不腻,萝卜丝清爽解腻,还有葱花的香味,混在一起,好吃得让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他掏出手机,打开首播软件,想跟粉丝分享这口美味——刚开启首播,“台州小海鲜”就进来了:“帆帆!你吃到王记泡虾了吗?是不是超好吃!”
“超好吃!”陆帆对着镜头举了举手里的泡虾,油纸袋上还印着“王记泡虾”的字样,“外酥里嫩,虾仁超鲜,大叔还跟我说了泡虾的由来,是以前渔民的干粮——原来每一口美食背后,都有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粉丝们纷纷留言:
“看得我流口水!明天我就买去台州的高铁票!”
“帆帆,嵌糕!快去吃嵌糕!”
“原来泡虾是这么来的,长知识了!”
陆帆看着满屏的互动,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Flag没有立错——他的足迹,不仅在填饱自己的胃,更在喂饱千万粉丝的期待;他记录的不仅是美食,更是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生活与传承。
他咬着泡虾,沿着老街慢慢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帆布包里的笔记本被他攥得紧紧的。前面不远处,就有一家嵌糕摊,摊主阿姨正麻利地包着嵌糕,糯米的香气飘得很远。陆帆加快了脚步,心里满是期待——下一口美味,下一个故事,都在前方等着他。
这场美食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