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app >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3页)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3页)

看见李姐和陆帆,陈老爷子笑着站起来,手里还拿着那个小耙子——小耙子是用木头做的,木柄己经被磨得光滑发亮,显然用了很多年。“李丫头来啦?这位就是你说的那个来寻味的小伙子吧?快进来坐,院子里有点晒,我们去屋里坐。”

“不了陈爷爷,我们就在院子里看看,想看看您的酱缸,听听您讲酱园的故事。”李姐笑着说,拉着陆帆走到酱缸前。

陈老爷子点点头,走到一个酱缸前,小心翼翼地掀开竹编的盖子,一股更浓郁的酱香立刻飘了出来。酱缸里的酱是暗红色的,质地浓稠,像融化的巧克力,表面泛着一层油光,看起来格外。“咱们这酱,用的是本地的黄豆,要选颗粒、没有虫蛀的,这样做出来的酱才香。”陈老爷子用小耙子轻轻搅动着酱,酱在耙子上缓缓滴落,“先把黄豆泡软,泡到用手能捏碎,然后放在大蒸笼里蒸熟,蒸熟后拌上面粉,放在竹匾里发酵半个月,发酵到黄豆表面长了一层白色的霉,才算好。”

他指着旁边一个竹匾里的黄豆,那些黄豆表面果然长了一层白色的霉,看起来有些像奶酪上的霉斑。“然后把发酵好的黄豆放进酱缸里,加上海盐和井水,海盐要选粗盐,井水要选深层的井水,没有杂质,这样酱才不会坏。然后把酱缸放在院子里,让阳光晒着,每天都要翻动一次,让酱充分接触阳光和空气,这样酱才香,味道才醇厚。”

陆帆凑近酱缸,仔细闻了闻,酱香浓郁,还带着一点黄豆的清香,他忍不住问:“陈爷爷,这酱要晒多久才能好啊?”

“要晒三个月,最少也要两个月,不然味道不够醇厚。”陈老爷子笑着说,“我这酱缸有的都有上百年历史了,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你看这个酱缸,上面还有我爷爷刻的字,是光绪年间的。”他指着一个酱缸的缸沿,上面果然刻着几个模糊的字,虽然看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但能看出是老字。

“以前过年的时候,巷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来酱园买酱,做酱鸭、酱肉,还有酱萝卜、酱黄瓜。”陈老爷子坐在竹椅上,慢慢回忆:“我小时候,每到冬天,院子里就挤满了人,大家都拿着坛子来买酱,有的买十斤,有的买二十斤,说要做一坛子酱鸭,挂在屋檐下,等到过年的时候吃。那时候我爷爷就站在酱缸前,给大家舀酱,我就在旁边帮忙递坛子,忙得不亦乐乎。”

李姐补充道:“我小时候,我妈每年都会来这里买酱,做酱鸭。做酱鸭要先把鸭子洗干净,晾干,然后用酱均匀地涂抹在鸭子身上,每个地方都要涂到,不能漏了,然后把鸭子放进坛子里,腌一个星期,让酱的味道充分渗透到鸭肉里。腌好后,把鸭子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吃的时候蒸一下,肉质紧实,酱香浓郁,特别下饭。我小时候最爱吃酱鸭的皮,糯糯的,香香的,每次都能吃好几块。”

陆帆掏出手机,打开首播,镜头对准酱园里的大酱缸和陈老爷子手里的小耙子:“大家看,我现在在衢州的百年老酱园里,这里的酱都是用传统方法做的,用本地的黄豆、海盐和井水,要发酵半个月,再晒三个月才能好。陈老爷子说,这酱能做酱鸭、酱肉、酱萝卜,都是衢州的家常菜。在衢州,无论是炒粉干、三头一掌,还是酱鸭,都离不开这种醇厚的酱香,这才是衢州味道的精髓——不是单一的辣,而是辣中带着香,香中带着鲜,是最家常、最让人难忘的味道。”

首播间里的评论刷得更快了:

“哇!这酱园太有历史感了,百年的酱缸,传统的做法,这才是真正的老味道!”

“陈老爷子看起来好有学问,讲得好详细,我都想自己在家做酱了,可惜没有院子晒酱。”

“衢州的味道太丰富了,有辣的、有鲜的、有香的,还有甜的,每一种味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太让人感动了!”

“陆帆,能不能问问陈老爷子,这酱卖不卖啊?我也想买点回去做酱鸭,尝尝衢州的味道!”

陆帆把粉丝的问题念给陈老爷子听,陈老爷子笑着说:“卖啊,咱们酱园的酱,除了本地人买,还有很多外地人从网上订,我们会用真空包装寄过去,保证新鲜。大家要是喜欢,随时都能来买,或者在网上找我们的店,店名叫‘衢州老酱园’,很好找的。”他还特意让李姐把网店的地址写在纸上,递给陆帆:“你把这个地址告诉大家,让大家都能买到正宗的衢州酱。”

从酱园出来,己经快到中午了,阳光比早上更烈了些,照在老街上,把青砖的影子拉得很长。李姐带陆帆回民宿,路上路过一家卖水晶糕的摊位,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姓郑,大家都叫她郑奶奶。她的摊位很简单,就是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大瓷盆,里面装着水晶糕,旁边放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冰镇的薄荷水。

“郑奶奶,给我们来两碗水晶糕,多放薄荷水!”李姐笑着喊道。

“好嘞李丫头,给你们留着冰镇的,凉得很!”郑奶奶笑着答应,用一个小勺子从瓷盆里舀出水晶糕,放进两个白瓷碗里,然后从保温桶里倒出薄荷水,还加了两勺糖水:“你们吃,多放了糖水,甜得很!”

陆帆接过碗,水晶糕是粉白色的,看起来像果冻一样,放在透明的白瓷碗里,格外好看。他用勺子舀了一勺,放进嘴里,冰凉爽滑,薄荷的清香立刻在嘴里散开,中和了之前炒粉干的辣味,让人觉得很舒服。水晶糕的口感很细腻,不像果冻那样有弹性,而是更软糯,带着糯米的清香,糖水的甜味也刚刚好,不会太甜腻。

“太好吃了!”陆帆忍不住赞叹,“冰凉爽滑,还有薄荷的清香,夏天吃这个太爽了,比冰淇淋还解暑!”

郑奶奶笑着说:“这水晶糕是用糯米粉做的,要在石臼里捣很久,捣到细腻了,再蒸熟,然后切成小块,放在薄荷水里冰镇。薄荷水是我自己泡的,用的是院子里种的薄荷,新鲜得很,比买的薄荷精香多了。以前夏天,巷里的孩子都来我这买水晶糕,几分钱一碗,吃得开心得很。现在虽然有很多新式的冷饮,但还是有很多人来吃我的水晶糕,说这才是夏天的味道。”

李姐补充道:“郑奶奶做水晶糕做了西十年了,以前在巷口的小铺子里卖,后来铺子拆了,就来这里摆摊,每天都来,风雨无阻。我小时候经常来买,那时候才五分钱一碗,郑奶奶每次都多给我一勺。”

陆帆又吃了一口水晶糕,觉得心里格外清爽。这时,一对老夫妻走过来,也买了两碗水晶糕,老爷爷笑着说:“郑奶奶,我们又来了,你做的水晶糕还是那么好吃,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来吃,现在带着孙子来,孙子也爱吃!”

郑奶奶笑着说:“是啊,你们都吃了几十年了,我看着你们从年轻到年老,真是快啊!”

陆帆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忍不住掏出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充满人情味的瞬间。他知道,这些平凡的小摊,这些坚守传统味道的老人,才是衢州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用自己的手艺,传承着衢州的味道,也传承着衢州的人情。

回到民宿,李姐给陆帆收拾了一些衢州的特产,放在一个布包里。布包是她自己缝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辣椒花,很精致。“这里面有龙游发糕、衢州辣酱、还有一包我自己晒的辣椒碎。”李姐一边说一边打开布包,给陆帆看:“龙游发糕是我特意去龙游的王家作坊买的,是刚蒸好的,还热乎着,你回去蒸一下就能吃,甜而不腻,很有嚼劲。辣酱是老周刚做的,上面还贴着手写的生产日期,能放半年。辣椒碎是我自己晒的,选的是最辣的朝天椒,晒了一个星期,用石臼捣的,你回去炸辣椒油最好。”

她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递给陆帆:“这是我自己记的衢州美食做法,里面有炒粉干、三头一掌、酱鸭的做法,你回去要是想吃,可以照着做,有不懂的地方就给我打电话。”

陆帆接过布包和笔记本,心里暖暖的,鼻子有些发酸。他看着李姐熟悉的笑容,看着民宿院子里的辣椒苗,看着巷口的红灯笼,突然有些舍不得离开。在衢州的这几天,他尝遍了这里的美食,认识了很多可爱的人——做烤饼的老郑、做贡面的张阿婆、做炒粉干的王师傅、做辣酱的老周、酱园的陈老爷子、卖水晶糕的郑奶奶,还有热情的李姐。他们用自己的手艺,让陆帆感受到了衢州最地道的味道,也感受到了衢州最浓厚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陆帆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写下对衢州的最后一段感受:“衢州,这座被称为‘浙江辣味孤岛’的城市,却有着最丰富、最醇厚的味觉层次。这里的辣,不是刺激的、让人难以承受的辣,而是带着酱香和鲜味的醇厚辣香——是三头一掌里辣椒与香料的完美融合,是炒粉干里朝天椒与肉末的相互成就,是辣酱里黄豆与辣椒的漫长发酵。这里的鲜,不是单一的海鲜鲜,而是山水孕育的鲜——是开化清水鱼里山泉的甘冽,是龙游发糕里糯米的清甜,是水晶糕里薄荷的清爽。这里的香,不是浓郁的、让人窒息的香,而是烟火气的香——是烤饼炉里炭火的焦香,是酱园里黄豆的酱香,是早市里炒粉干的锅气。

在衢州,每一种味道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味道都离不开这里的山水和人文。衢州的味道,藏在老巷的青石板路上,藏在早市的小摊里,藏在百年的酱缸中,藏在每个坚守传统手艺的老人手里。这里的味道,是家常的味道,是人情的味道,是让人吃过就不会忘记的味道。衢州,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味道,一种让人想起就觉得温暖的味道。”

写完笔记,陆帆把笔记本放进相机包,背上布包,准备离开。李姐送他到巷口,手里还拿着一个刚从辣椒苗上摘下来的小辣椒:“这个给你,是我自己种的,最辣的那种,你回去尝尝,就像还在衢州一样。”

陆帆接过小辣椒,点了点头,说:“李姐,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我会想你的,也会想衢州的。以后我一定还会来衢州,再来吃王师傅的炒粉干,再来买老周的辣酱,再来看看你和巷里的大家。”

“好,我等你回来!”李姐笑着说,眼里却有些,她挥了挥手,“到了舟山,记得尝尝沈家门的海鲜,那可是中国最大的渔港,海鲜新鲜得很,最好吃的是梭子蟹,白灼着吃最鲜。要是想衢州了,就给我打电话,我给你寄辣酱和发糕!”

陆帆坐上出租车,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衢州老巷,看着巷口李姐的身影,看着巷子里的青石板路和香樟树,心里满是不舍。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小辣椒,闻了闻布包里辣酱的香味,知道衢州的味道,会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留在他的书稿里,成为他旅程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出租车驶离衢州,向着舟山的方向前进。司机是个西十多岁的本地人,知道陆帆去舟山,热情地给他推荐舟山的美食:“沈家门的夜排档一定要去,那里的海鲜最全,梭子蟹、虾蛄、淡菜、带鱼都新鲜得很,最好吃的做法是白灼,能保留海鲜的鲜味。朱家尖的沙滩也很好,你可以在沙滩上吃海鲜,吹着海风,很舒服。嵊泗的带鱼是最好的,肉质细嫩,没有小刺,煎着吃最香。”

陆帆看着窗外的风景,从衢州的山地渐渐变成平原,远处的天空越来越蓝,偶尔能看到一片片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在风里轻轻晃动。过了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片蓝色的海洋,那是东海,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闪闪发光。

陆帆掏出相机,对着窗外的大海按下快门。他知道,舟山的旅程即将开始,那里有新鲜的海鲜,有蔚蓝的大海,有不一样的味道等着他去发现。但他也不会忘记衢州——这座有着醇厚辣香、浓厚烟火气和温暖人情的城市,会永远在他的心里,成为他味觉旅程中最难忘的一站。

出租车继续向前行驶,朝着舟山的方向,朝着新的味道,新的故事,继续前进。陆帆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趟味觉旅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味道要去发现,而每一种味道,都会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