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心中明镜似的,知这是明廷的权宜之计,欲利用他稳定局势。他恭敬回答:“维护地方安宁,小臣义不容辞。但小臣部众散居山林,若无正式文书,恐难服众。”
李成梁眯起眼睛:“你想要什么文书?”
“请总兵大人明示建州左卫归属,准许小臣继承父职,安抚部众。”努尔哈赤不慌不忙地说。
堂内一阵寂静。李成梁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大笑:“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本官就许你暂代建州左卫指挥使之职,若表现良好,本官自会奏请朝廷正式任命。”
努尔哈赤心中狂喜,但表面仍保持平静:“谢总兵大人信任,小臣必竭尽全力,保境安民。”
回到驿馆,安费扬古从暗处现身:“大阿哥,情况如何?”
努尔哈赤面露微笑:“李成梁中计了。他许我暂代指挥使之职,欲借我之手稳定局势。”他走到窗前,望着广宁城的灯火,“但我们真正的机会来了。哈达内乱,叶赫虎视眈眈,明廷无力全面控制。这是我们暗中发展的天赐良机。”
次日,努尔哈赤拿到李成梁的手令后,立即率队离开广宁。返回建州的路上,他不断收到各方消息:哈达部内斗愈烈;叶赫部陈兵边境,伺机而动;明军主力被调往哈达方向。。。
十日后,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基地。部众听说他不仅平安归来,还获得明廷正式承认,顿时士气大振。
当晚,努尔哈赤召集心腹密议。
“明廷的承认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哈达局势稳定,李成梁必会反悔。”努尔哈赤冷静分析,“我们必须趁此机会加快发展。”
哈哈纳扎青提议:“可借整顿建州之名,收编周边小部,扩大实力。”
额亦都道:“还应加强与叶赫的联系,毕竟纳林布禄是大阿哥的舅舅。”
努尔哈赤却摇头:“纳林布禄野心勃勃,不可全信。当前最重要的是巩固自身实力。”他展开地图,“我决定将大本营迁回赫图阿拉附近,但不明目张胆,而是在其周边建立三个据点,互为犄角之势。”
接下来的数月间,努尔哈赤借明廷承认的合法身份,迅速整合建州左卫势力。他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对顺从者给予优待;对顽固者坚决打击。同时鼓励生产,储备粮草,训练士卒。
一天,探子来报:叶赫部终于对哈达动手了!纳林布禄以调解内乱为名,进军哈达,实际欲吞并其地。
努尔哈赤立即召集众人:“时机到了!叶赫与哈达相争,无论谁胜谁负,都将实力大损。这是我们向周边扩展的良机。”
安费扬古问道:“大阿哥欲如何行动?”
努尔哈赤眼中闪着锐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我们保持中立,暗中支持哈达抵抗叶赫,同时悄悄收编那些无人顾及的小部落。”
正如努尔哈赤所料,叶赫与哈达的战争陷入胶着。明廷虽倾向叶赫,但不敢公然偏袒,只能暗中支持。努尔哈赤则趁乱迅速发展,到万历西年底,己实际控制建州左卫全境,部众增至两千余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寒冬再次降临辽东。努尔哈赤站在新建的望楼上,远眺赫图阿拉城墙。那座曾经属于他家族的城池,如今仍在明军手中。
“大阿哥,明军送来文书,催促我们协助征粮。”安费扬古递上一封公文。
努尔哈赤扫了一眼,冷笑道:“回复他们:建州连年遭灾,百姓困苦,无力缴纳额外粮草。”
安费扬古有些担忧:“如此首接拒绝,恐引来明军报复。”
努尔哈赤目光坚定:“今时不同往日。李成梁深陷哈达事务,无暇他顾。况且。。。”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很快他就会收到更让他头疼的消息。”
“什么消息?”
努尔哈赤望向北方:“我刚刚得到密报,纳林布禄病重,叶赫部即将内乱。到时候,明廷哪有精力顾及我们建州?”
安费扬古震惊不己:“纳林布禄病重?这。。。”
努尔哈赤目光深远:“辽东的天,要变了。”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但在建州女真的营地里,却燃着熊熊篝火,战士们操练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努尔哈赤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为了重振建州,为了统一女真,为了不再受明廷欺压。
龙己苏醒,必将腾飞。白山黑水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