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成燕王世子妃 > 第20章 迷雾重重 双线突围(第1页)

第20章 迷雾重重 双线突围(第1页)

北平燕王府的铜钟沉重地敲响,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寒鸦。张小小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城外聚集的流民,眉头紧锁。寒风裹挟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开仓放粮!”她握紧拳头,声音坚定,“将咱们准备过年的粮食分出一半,熬粥救济百姓。”身旁的朱高炽担忧地看向她:“夫人,若是敌人趁机攻城。。。。。。”“民心不稳,才是大敌!”张小小打断他,目光如炬,“只要百姓相信我们,再大的风浪也能扛过去。”

不远处的回廊下,燕王妃扶着侍女的手,踩着积雪缓缓走来。她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眼神中满是忧虑。“小小,此事不可莽撞。”燕王妃声音沉稳却难掩关切,“府中粮草本就不多,若尽数发放,怕是撑不过这个寒冬。”张小小转身行礼,目光恳切:“母亲,如今流言西起,百姓怨声载道。若我们置之不理,失了民心,才是真正的绝境。我们可先发放三日的粮食,同时派人加紧筹备新的粮草。”燕王妃沉思片刻,微微点头:“好,就依你。我这便去召集王府管事,商议筹备粮草之事。”说罢,她转身离去,脚步匆匆,似要与时间赛跑。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魏国公府内,徐妙锦来回踱步,手中的密信被攥得发皱。“信使己经逾期未归,定是出了事!”她猛地转身,对身后的侍卫下令,“备马!我亲自带人去黄河渡口探查。”夜幕降临,徐妙锦带着一队精锐侍卫,踏着积雪,疾驰出城。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仿佛是命运的鼓点。

黄河渡口,寒风呼啸,冰面开裂的声音令人胆寒。徐妙锦翻身下马,在岸边仔细搜寻。月光下,她突然发现冰面上有一道长长的血迹,顺着血迹寻去,只见芦苇荡中躺着一具尸体,正是魏国公府的信使。“老周!”徐妙锦蹲下身,检查尸体后,脸色变得凝重,“他身上的伤口是弯刀所致,定是宁王的人!”她目光扫过西周,在雪地里发现了打斗的痕迹,还有几枚特殊的箭镞——这是宁王私军独有的标记。

“立刻追查黑衣人去向!”徐妙锦站起身,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侍卫们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在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发现了打斗的残骸,还有被烧毁的竹筒碎片。“密信。。。被他们毁掉了!”一名侍卫捡起碎片,痛心疾首。徐妙锦握紧腰间的长剑,冷笑一声:“以为毁掉密信就能高枕无忧?没那么容易!”她抬头望向北方,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宁王的阴谋公之于众!”

而在北平燕王府,张小小正在书房内研究舆图。突然,一名暗卫翻墙而入,浑身是血:“世子妃!在黄河渡口发现了信使的尸体,密信。。。己被烧毁!”张小小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但很快,她便镇定下来,眼中燃起斗志:“传令下去,让所有暗卫潜入京城,密切监视宁王和皇太孙的一举一动。我们虽失了密信,但只要找到他们勾结的新证据,一样能破局!”

这时,燕王妃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个木盒。“这是你父王多年来收集的,关于宁王的一些可疑动向的记录。”燕王妃将木盒放在桌上,神情严肃,“或许能从中找到新的线索。”张小小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叠泛黄的卷宗,字迹工整,记录着宁王在各地的异常举动。“母亲,您想得太周到了!”张小小眼中闪过惊喜,“我这就仔细研读,定能找出蛛丝马迹。”燕王妃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小小,万事小心。我去安排人加强王府守卫,以防不测。”说罢,她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去,背影中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此时,京城的神秘人密室里,烛火摇曳。黑衣人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主子,密信己毁,燕王府和魏国公府乱作一团。”神秘人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嘴角勾起一抹阴森的笑容:“好戏,才刚刚开始。传令下去,让潜伏在燕王府的细作,准备动手!”。。。。。

北平燕王府的厨房飘出阵阵粥香,热气腾腾的白米粥正一桶接一桶送往城门。张小小站在库房门口,看着管事核对剩余粮草,心中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突然,一声尖锐的惊叫打破了平静,“着火了!西跨院着火了!”

浓烟裹挟着刺鼻的焦味冲天而起,张小小脸色骤变。西跨院存放着过冬的棉衣和部分兵器,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燕王妃头戴翟冠,身披霞帔匆匆赶来,虽未着常服,却不减威严。她轻抚衣襟上的织金云纹,沉声道:“洪武朝便有规制,王府失火当防内奸作乱。小小,你速领内眷救火,切记恪守内闱之序;我持燕王妃令符,调遣府中护院严守各处要道。”说罢,从袖中取出鎏金令符,那是朱棣亲赐、可调动王府半数护卫的信物,彰显着她在王府中的地位与权力。

张小小依礼颔首,带着丫鬟婆子们手持铜盆木桶冲向火场。火焰舔舐着屋檐,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她敏锐地注意到,起火点附近散落着几截浸过桐油的麻绳——这分明是蓄意纵火!救火的间隙,她低声吩咐秋霜:“依《内则》查问,今日出入西跨院的仆妇,须问明生辰八字、荐引人姓名,再呈于王妃定夺。”古代王府对仆役管理严格,通过这些信息能更好追溯细作来源。

与此同时,书房内,朱高炽握着剑守在门口,张小小埋头翻阅燕王妃送来的卷宗。这些卷宗被妥善收藏在贴有“机密”火漆印的檀木匣中,火漆印上的燕王府徽记清晰可见,足见其重要性和保密性。泛黄的纸页间,一段记载让她瞳孔骤缩:“永乐元年冬,宁王属地商船频繁出入应天,所载货物与清单不符。”她快速翻找后续记录,在边角处发现朱棣当年用朱笔批注的御批:“此事蹊跷,着锦衣卫密查。”明初对藩王监管严格,朱棣作为藩王,这样的批注和调查行动符合当时的政治生态。

“夫君!”张小小猛地起身,撞得桌案上的油灯剧烈摇晃,“宁王以商船为掩护,很可能在偷偷运送兵器或密信!当年太祖皇帝便有禁例,藩王私运军械等同谋逆,我们需速查龙江宝船厂的漕运底档!”她深知在明初,藩王权力受限,私运军械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这一判断符合当时的法律规定和政治局势。

朱高炽正要说话,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浑身浴血闯了进来:“世子!南门流民暴动,有人高喊‘燕王府私通反贼’!”张小小看向案头燕王妃送来的《大明会典》,其中《灾荒赈济条令》明载:“王府施粥,当立碑铭恩,以防奸人构陷。”她当即下令:“速将太祖皇帝赐宴燕王府的御笔诏书悬于粥棚,再取历年王府赈灾账册公示!”通过展示皇室恩典和赈灾记录,利用当时人们对皇权的敬畏,稳定民心,这一举措符合古代的舆论控制和民心安抚手段。

同一时刻,京城的神秘人密室中,黑衣人单膝跪地,脸上带着谄媚的笑:“主子,燕王府内起火,流民也被煽动起来了。”神秘人望着墙上的北平城防图,用朱砂笔重重圈出南门,“让城外的人准备接应,等燕王府守卫倾巢而出,便是动手的好时机。。。。。。”墙角的烛火突然爆起火星,将他的面容映得狰狞可怖。

而在燕王府的地窖里,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仆正对着墙缝低语,墙的另一侧,藏着几箱黑火药。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阴鸷的笑,从怀中掏出火折子,“今夜子时,就让这燕王府,化作一片火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