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越成燕王弃妃 > 第 17 章 年货大集 暗斗交锋(第1页)

第 17 章 年货大集 暗斗交锋(第1页)

随着宁王余党的覆灭,燕王府庆功宴的酒香还未散尽,腊月的北风己卷着年节的气息漫进王府。书房内,炭盆中火星噼啪迸溅,映得墙上悬挂的太祖皇帝画像忽明忽暗,仿佛也在为这朝堂风云而忧虑。朱棣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收缴的龙纹令牌,青铜表面被得发烫,忽然冷笑一声:“这龙纹。。。莫不是和皇室宗亲有关?二十三个大臣。。。”他突然将令牌狠狠拍在案上,震得密信上的朱砂字迹都跟着颤动,“哼!怕是有人想让允炆那小子早日坐稳龙椅,拿我开刀!”案头随意摆放的《皇明祖训》,恰好翻开在“藩王不得私相往来”的章节,却被人用朱笔在空白处画了个意味深长的圈。

朱高炽垂手而立,喉结不安地滚动。父亲布满血丝的眼中燃烧着警惕的火焰,让他想起靖难之役前夜的军营。“父王,此事事关重大,容儿臣回去仔细斟酌,明日再向您禀明对策。”他话音未落,朱棣己抓起案头的狼毫,笔尖悬在空白宣纸上方,墨汁不断滴落:“记住,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如今皇太孙势力渐长,背后那些人,可都盯着咱们燕王府呢!”说罢,他用力过猛,狼毫笔尖竟在纸上戳出个小洞,如同燕王府此刻面临的危机,一触即破。

回到世子院时,暮色正浓。张小小踮着脚挂腊肉的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可朱高炽此刻无心欣赏。他快步跨进屋子,“砰”地一声关上雕花木门,铜环撞击声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乱飞。“夫君,可是出了何事?”张小小转身时,木梯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

朱高炽将龙纹令牌和密信重重砸在桌上,震得烛台上的火苗剧烈摇晃。阴影在他脸上明灭不定,“父王为这龙纹令牌和密信上的大臣名单忧心不己。朝堂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如今看来,宁王背后,怕是站着皇太孙!”他伸手去够茶盏,却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茶水泼出大半,浸湿了桌角一张未写完的信笺,上面隐约可见“应天”二字——正是朱允炆所在的南京古城。

张小小望着密信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桌沿。窗外的风突然变得尖锐,似要穿透窗纸。“依我看,不能大张旗鼓地处置这些大臣。”她压低声音,仿佛生怕被墙缝偷听,“不如效仿古人‘温水煮青蛙’,先将他们调离要害职位,再慢慢查清楚他们背后的关系网。若是真与皇太孙有关,咱们更得小心行事。”

朱高炽猛地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让张小小倒抽冷气:“夫人可知此事凶险?那些人。。。连火器谋反都敢谋划!一旦让他们得逞,燕王府和父王。。。”他眼中闪过杀意,却在触及妻子坚定的目光时,慢慢松开手,抚过她被攥红的皮肤,“抱歉。。。只是不想你涉险。”

第二日,王府西跨院本该是一片热闹的筹备景象,却笼罩着一层诡异的压抑。寒风呼啸着掠过空旷的场地,将几张写好的春联刮得漫天飞舞,其中一张“天增岁月人增寿”的下联,恰好被吹落在角落里,盖住了半块刻着“允”字的碎陶片。负责布置年货市集的秋霜慌慌张张跑来,发髻歪斜,衣襟上还沾着草屑:“世子妃!原本说好摆摊的刘婆子突然病倒,她准备的二十个香囊全没了下落!”

张小小握着毛笔的手顿了顿,宣纸上的“福”字顿时多了个墨团。她强作镇定地放下笔:“莫慌,先去请大夫给刘婆子看病。香囊的事,我再想办法。”话虽如此,她却注意到角落里有个陌生仆役正鬼鬼祟祟地张望,与那人目光相撞时,对方立刻低下头,匆匆混入人群。那仆役腰间隐约露出半块玉佩,上面的纹路竟与朱允炆府中的侍卫玉佩有几分相似,更诡异的是,他袖口内侧绣着的暗纹,竟是宁王属地特有的云雷纹与朱允炆生辰的干支组合。

朱高燧抱着一捆鞭炮跑过来,却在门槛处重重摔了一跤。鞭炮散落一地,其中几个引线竟被人割断。少年从地上爬起来,膝盖处破了个大洞,眼中满是惊恐:“大哥大嫂!这鞭炮。。。好像被人动过手脚!”仔细看去,那被割断的引线断口处,还残留着一点朱红色的蜡渍——正是朱允炆书房烛火特有的颜色。

朱高炽脸色瞬间阴沉,手按在剑柄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西周。张小小深吸一口气,捡起半截引线,冰凉的触感让她心头一颤。她凑近朱高炽,压低声音:“看来,咱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暗处被人盯着。这年货筹备,怕是没那么简单。说不定,这就是为了扰乱咱们,好让背后之人有机可乘。”

与此同时,京城那处阴暗密室里,烛火在穿堂风中诡异地明灭。墙上挂着一幅大幅的天下舆图,南京与北平之间,用红色丝线密密麻麻地打着结,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神秘人抚过墙上张小小的画像,指甲深深掐进纸面,对着身旁戴着朱家家徽的黑衣人冷笑道:“燕王府倒是一派祥和。。。不过,这热闹,怕是过不了多久了。王爷说了,等皇太孙登基,第一个就拿燕王开刀!”说罢,他拿起桌上的印章,重重地盖在一封密信上,那印章的篆文,竟是“皇太孙之印”与宁王私印的巧妙结合。信鸽扑棱棱的振翅声中,暗藏杀机的命令飞向黑夜深处。

而此刻的张小小正在厨房教厨娘包饺子,案板上的面粉被擀面杖震得簌簌扬起。“记住,馅料要足,捏褶子要快。”她的声音混着柴火噼啪声,却不知,一场新的危机,正随着新年的脚步悄然逼近。

腊月廿三,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北平城的年味愈发浓烈。燕王府出资支持的年货大集在正阳门开市,街道两旁的商铺张灯结彩,却难掩张小小心底的不安。寒风裹着沙砾打在她的帷帽上,想起朱棣书房里那封密信,还有父亲龙纹令牌时凝重的神色,她下意识攥紧了腰间安诚送的香囊。

这香囊丝线的配色,竟是朱允炆生辰的代表色与宁王属地特有的靛蓝交织而成,上面新添的暗纹,与昨日在王府发现的可疑仆役袖口图案如出一辙。她带着秋霜在人群中穿梭,表面上是选购年货,余光却时刻留意着西周。

“世子妃,您看那边!”秋霜突然拽了拽她的衣袖。张小小抬眼望去,只见一个戴着宽檐斗笠的货郎正在和守城士兵争执,竹筐里露出半截红色绸带——正是朱允炆王府庆典时专用的装饰。绸带末端还系着一枚小巧的青铜铃铛,铃身刻着的云雷纹,与宁王私藏的礼器纹路一模一样。更可疑的是,前来报信的小厮衣襟上不知何时多了块布条,边缘的刺绣花纹与宁王王府的装饰如出一辙。

“且慢。”张小小款步上前,腰间香囊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这位大哥远道而来,便让他入内摆摊吧。”货郎低头道谢时,她瞥见对方脖颈处有块暗红色胎记——与神秘人密室画像上标注的“联络暗号”分毫不差。待货郎起身,内衬上半龙半凤的暗绣更是让她心惊,龙爪样式属于宁王的家徽,而凤尾则是朱允炆母族的象征。

她强压下心头惊涛,悄悄给躲在街角的朱高燧比了个手势。少年立刻会意,晃着手里的糖葫芦跳上一旁的杂耍高台,故意将抛接的碗碟砸得叮当乱响,喧闹声顿时吸引了众人目光。而在高台后方的阴影里,几个小厮交头接耳,他们手中把玩的骰子,一面刻着宁王的狮头,另一面则是朱允炆的专属印记。

与此同时,朱高炽带着暗卫装作普通百姓在集市闲逛,不着痕迹地围住货郎摊位。察觉到被包围,货郎神色骤变,突然抓起竹筐里的鞭炮,点燃的引线“呲呲”冒着火花!“小心!”张小小抄起旁边摊位的湿布扑过去,却见货郎扯开衣襟,露出缠满火药的腰身——竟是要同归于尽!火药袋的捆扎方式,正是宁王军中特有的“连环扣”,而导火索的材质,与朱允炆火器营使用的如出一辙。

千钧一发之际,朱高炽长剑出鞘,寒光闪过,货郎握着火鞭的手腕应声而断。然而爆炸声还是响起,浓烟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张小小被气浪掀翻在地,朦胧间看见几个黑衣人混在人群中,腰间玉佩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正是朱允炆侍卫的标志。更诡异的是,他们奔跑时,衣角露出的布料纹样,是宁王属地特有的锦缎花色。

“保护世子妃!”朱高炽的怒吼穿透硝烟。张小小挣扎着爬起来,发现腰间香囊不知何时被扯走了半块。香囊断裂处,露出的内衬布料上,竟用金线绣着宁王与朱允炆名字的缩写。她心头一凉,突然意识到敌人的阴谋——这残破的香囊,再加上市集上的混乱,足以让有心人散布“燕王府私通应天势力”的谣言。

混乱中,张小小摸到货郎遗落的竹筐,底层暗格里藏着封信笺。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散播流言,坐实罪证”,落款处印着半枚龙纹与半枚“允”字的合章。信笺的边角还沾着蜡油,蜡印的图案一半是宁王的狮头,一半是朱允炆的蟠龙。

“夫君!”她攥着信笺冲向正在与黑衣人缠斗的朱高炽。世子的玄色衣袍染满血迹,剑刃却始终不离对方咽喉,显然是想留活口。张小小灵机一动,摸出袖中自制的辣椒弹,朝着黑衣人眼睛撒去。

凄厉的惨叫声中,朱高炽终于擒住一人。那人咬破藏在齿间的毒囊,却在气绝前吐出半句:“皇太孙。。。不会放过。。。”话未说完,便没了气息。朱高炽望着妻子手中的信笺,剑眉拧成死结:“他们要借舆论将父王逼入绝境,我们得抢先一步揭露真相。”

此时,市集的骚乱渐渐平息,满地狼藉中,不知谁的哭声格外刺耳。张小小望着天边被硝烟染灰的夕阳,突然想起朱棣说过的“万劫不复”。这个新年,燕王府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打破敌人精心编织的舆论罗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