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召唤玩家之后笔趣阁 > 8090(第18页)

8090(第18页)

家里老婆子开始烧饭,孙子在屋里闹腾又哭了一场,王木想着该回屋去。

结果刚站起身来,人还未进门,县里来的简都头就带着人走了过来说道:“一会儿饭后来收容所一趟,每人家里派出至少一人,村里有会议要开,互相通知一下。”

“哎哎,知道了。”王木连忙应声。

简秀骑着马,没大听王木的回应,一路又跑到下家去了。

这是扶贫办理处那边儿的规矩,村里若遇大事,一定会口头过来通知,确保每家都有人收到消息。

早些村里还有难民的时候,也会请难民帮忙传达消息,如今难民进城的进城,盖房的盖房,收容所那边儿已经清空几波难民了。

收容所这边儿的人手不多,基本上都是分头行动,一人负责通知几户人家。

简秀离开后,王木便回了屋里。

妻子跟孙子都在,儿子儿媳去田里翻地烧秸秆。

田里冒起白烟,风向好,这呛人的烟就刮不回村里。

等白烟差不多开始散了,儿子跟儿媳方才回来。

太阳西下,一家子人趁着日光还在,吃起了晚饭。

家里今天吃杂粮粥,晚间不需要太多的体力,所以没有白面之类的食物。

因为兴和县赋税都是按照严格规定收的,虽然赋税重,但上面没有剥削,日子就还能过。

家家年末时能有点儿余粮,他们便偶尔吃上两口白面馒头,或是面里加鸡蛋揉开的面条。

猪油打底,加点儿盐、酱料、放入煮好的面,肉沫在热水中煮开浇在面上,再撒些葱花!

有条件的,再加上一颗鸡蛋!

香啊,贼香!

兴和县主食是大米、粳米,有时吃小米,但大部分时候农家人吃不上全乎的大米饭,基本都是各种菜往里头放,熬成一锅粥吃。

男人吃底下厚实些的粥,女人跟孩子吃稀的。

农忙的时候就在粥上放两碗米进灶,蒸的实打实的白米,两碗都给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现在农忙已经结束了,自然吃不上那么好的。

家里吃野菜粥,平时弄些咸咸的酱菜就是晚饭。

白天要出去做事,王家就有可能配条咸鱼,晒干的咸鱼很咸,因为实在太咸,一条咸鱼够一家子人吃一天,好歹吃点肉味儿。

王木家是每月吃两次荤腥,他们家里六口人,土地按照成人的人头分了,其实今年完全不必如此节省着吃。

但是王家当初逃难来太苦,没有积蓄的日子让他们慌乱,所以习惯了储蓄,准备过两年再买几亩地。

这年头,农民就是喜欢土地。

金榜题名是困难的,农民并不指望家里的孩子去京都做官,有条件的供个秀才出来都是谢天谢地光耀门楣了。

毕竟秀才是读书人了,往下传下去就沾得上书香世家的边儿。

但大部分的农民还是想着买地,有机会就做地主的。

毕竟农民自己不识得几个字,对孩子的要求自然也不会高,他们一般能见到的最高的身份阶级,也不过就是村长、官吏、童生、秀才、地主。

县太爷也不是想见就见的,有些人在县城里,一辈子也见不着一回县令。

毕竟龙国现代的普通百姓也很难见到县长,更何况是怕官的古代百姓了。

用过饭,将村里要开会的事情跟家里人说了一下,王木最后派了儿子去开会。

村里几乎每个月都要开两次会,有时候是集中批评村里男人打老婆,有时候是城里来了什么专家,说是教他们种植技术,有时候是分发些肥料之类的东西。

王木也是这专家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鸡蛋壳子能做肥料,淘米水放一放也能做肥料。

果然世间万物都有用途,没有什么是可以浪费的。

王木不识字,村里开了读书班,只教识字,不教其余内容,他儿子跟孙子都有去学写字。

有时候村里干部说的东西多,会分发纸张让大家自己看纸上的内容,上面只给读一遍。

王木脑子不好使,所以就派家里目前识字最多的儿子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