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练,江奕辰在无极宗后山的空地上缓缓演练着一套基础拳法。他的动作看似朴实无华,但若是有武道高手在场,必能看出其中蕴含的独特韵律——每一招每一式都暗合天地至理,呼吸与动作完美同步,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江奕辰在大量阅读武学理论后,对自身修炼方式的重新调整。过去一个月,通过洪晓梅借来的《中级武学理论探微》和其他几本武学典籍,他对真气的运转有了全新认识。
“原来如此。。。”江奕辰收势而立,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真气运转不应强行引导,而应顺势而为,如江河入海,自然而然。”
他回想起自己以往修炼时的误区——总是试图强行控制真气运转,结果事倍功半。而书中提出的“气随意动,意随气转”理念,让他找到了更高效的修炼方法。
深夜,江奕辰在小屋中点亮油灯,摊开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些日子来的修炼心得,以及从书中领悟的武学至理。
“《真气流转论》中提到,人体经脉如江河网络,真气如水。水到渠成,不必强求。”江奕辰提笔写下新的感悟,“以往我修炼时过于刻意,反而阻碍了真气的自然流动。”
他闭目内视,尝试按照新的理解运转真气。果然,当他放弃强行控制,改为引导和顺应时,真气运转更加流畅,效率提升了近三成。
更令他惊喜的是,这种顺其自然的修炼方式,竟然隐隐触动了他体内那条己经打通的隐脉。一丝微不可察的星辰之力,随着真气流转渗入经脉,虽然微弱,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武学理论与修炼实践,果然是相辅相成。”江奕辰心中感慨。
接下来的日子,江奕辰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武学理论的研习中。他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深入思考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并与自身修炼相互印证。
一日,他在《拳理精要》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拳出如流星,收如抽丝。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刚柔并济,方为大道。”
这段话让他陷入沉思。以往修炼时,他总是追求招式的刚猛有力,认为力量越强越好。但书中提出的刚柔并济理念,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走入了误区。
当晚,江奕辰再次来到后山空地,重新演练那套基础拳法。这一次,他不再追求力量的极致爆发,而是尝试在刚猛中融入柔劲。
起初很不习惯,刚柔之间的转换十分生硬。但随着不断练习,他逐渐找到了感觉。当一拳击出时,先以柔劲开路,再以刚劲爆发;收拳时,则先化刚为柔,再缓缓收回。
这种刚柔并济的拳法,看似威力不如以往,实则后劲十足,变化多端。更妙的是,对真气的消耗反而减少了,可以持续更久的修炼。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江奕辰在笔记上写下新的感悟,“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武学真谛。”
洪晓梅注意到江奕辰修炼方式的变化,好奇地问:“辰小子,我感觉你最近的拳法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是学了新招式吗?”
江奕辰微笑摇头:“招式还是那些招式,只是运转方式有所不同。”
他简单解释了刚柔并济的理念,洪晓梅听得似懂非懂,但能感觉到这种理念的高明之处。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洪晓梅歪着头说,“不过我觉得你最近的气质也变了,比以前更加。。。深不可测。”
江奕辰心中一动。确实,随着武学理念的提升,他整个人的气质也在悄然改变。以往那种刻意隐藏的锋芒,如今己经内敛为一种深沉的自信,如同宝剑入鞘,光华不显,却更令人敬畏。
最让江奕辰惊喜的是,武学理念的提升,竟然反哺了他的医术。一日,一位师弟修炼时岔了气,经脉郁结,痛苦不堪。江奕辰没有使用药物,而是运用刚柔并济的理念,以柔劲疏导郁结之处,再以刚劲打通闭塞的经脉,不过半柱香时间就解决了问题。
“武医同源,果然不假。”江奕辰在治疗过程中若有所悟。
人体经脉既是武学修炼的基础,也是医术调理的关键。对经脉运转的理解越深,无论是修炼还是治病,都能事半功倍。
这一发现让江奕辰更加坚定了医武双修的决心。他开始有意识地将医道与武道相互印证,寻求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