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课的铃声刚响过,安欣就发现小宝的刺绣绷架上多了个奇怪的图案。三个圆圈交叉在一起,像朵歪歪扭扭的三叶草,针脚却扎得格外用力,把布面都戳出了细小的洞眼。
“小宝,这是什么呀?”安欣推着轮椅滑到他身边,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男孩的手背上,那里还有没洗干净的墨渍。这孩子平时总绣些小狗小猫,今天突然换了图案,眼底藏着的慌张像被惊动的小兽。
小宝的肩膀抖了抖,飞快地用布盖住图案:“是……是爸爸教我画的,说这样绣好看。”他的声音含混不清,指尖在布面上反复,像是想把那图案擦掉。
安欣没再追问。她注意到,这几天小宝总走神,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书包里的作业本也皱巴巴的,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叠得整整齐齐。上周的平安结他只绣了一半,线头乱糟糟地缠在绷架上,像团解不开的心事。
下课铃响时,阿月抱着速写本跑进来,辫子上的蝴蝶结歪在一边:“安欣姐,你看小宝刚才在操场角落画的!”本子上是幅潦草的画,三个交叉圆圈下面,画着个黑黢黢的门洞,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晚8点”。
安欣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想起老周笔记本里的记录,人贩子常用特殊符号传递交易信息,有次在边境村寨,就有人用交叉的木棍标记“交货地点”。她摸出手机,悄悄拍下图案,发给灯明:“查这个符号,像三个圆圈交叉。”
第二天手工课,小宝的绷架上又多了新图案。这次是两个三角摞在一起,像座小房子,却在“屋顶”的位置绣了道斜线。安欣假装指导他针法,指尖不经意地碰了碰男孩的手背,冰凉得像块石头。
“小宝,你爸爸最近还晚归吗?”她轻声问,记得上周小宝说过,爸爸总带着陌生叔叔回家,关在里屋说话,不让他靠近。
男孩的针突然扎偏了,刺在指腹上,血珠瞬间渗出来。“不……不知道。”他把手指含在嘴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爸爸说,要是我告诉别人,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安欣的心猛地一揪。她抽了张纸巾帮他按住伤口,余光瞥见窗外有个男人在徘徊,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正是小宝的爸爸。男人的目光扫过教室,看到安欣时,眼神像淬了冰,带着警告的意味。
灯明的消息恰在此时发来:“查到了,这是‘三线帮’的交易暗号!三个圆圈代表‘货物’,交叉处是交易点;两个三角加斜线,意思是‘有风险,改时间’。”后面跟着张截图,是警方备案的黑帮暗号手册,图案和小宝绣的分毫不差。
放学时,安欣故意落在后面,看着小宝被他爸爸拽着胳膊带走。男人的手劲很大,小宝踉跄着跟上,书包在背后晃悠,像只断了线的风筝。安欣突然想起男孩昨天的画,“晚8点”和黑门洞——难道是今晚8点,在某个有门洞的地方交易?
她立刻给灯明打电话:“查小宝家附近的建筑,找有门洞的地方,尤其是老房子!”挂了电话,她翻出小宝的作业本,最后一页的角落有个模糊的印章,是“红光印刷厂”的标记,那是家早就倒闭的老厂,厂房门口有个拱形门洞。
“我知道在哪了!”安欣推着轮椅冲出教室,阿月抱着速写本跟在后面,“红光印刷厂,我去写生时见过,门口的门洞特别大!”
傍晚的红光印刷厂笼罩在暮色里,生锈的铁门虚掩着,门洞下堆着半人高的废料。灯明带着警员埋伏在对面的废品站,望远镜里能看到小宝爸爸在门口踱步,手里攥着个黑色布袋,时不时看表。
“8点整行动。”灯明对着对讲机低声说,目光落在印刷厂的二楼窗口,那里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晃动,正是小宝。男孩被反锁在里面,脸贴着玻璃,手里比划着什么——是三个交叉的圆圈,然后又改成两个三角,最后做了个“OK”的手势。
安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认出那是手工课教的“安全暗号”:圆圈代表“有危险”,三角代表“看到可疑人物”,“OK”代表“我没事”。这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消息!
8点刚过,辆白色面包车停在门口。车门打开,走下来个留着络腮胡的男人,正是“三线帮”在本地的头目。小宝爸爸递过黑布袋,男人打开看了眼,满意地点点头,挥手让手下上楼带“货”。
“行动!”灯明一声令下,警员们像离弦的箭冲出去。络腮胡刚掏出匕首,就被按倒在地,小宝爸爸想往门洞后跑,被大柱从废品堆后拽了出来,布袋掉在地上,滚出几捆用橡皮筋扎好的白色粉末——是毒品。
二楼的门被撞开时,小宝正蜷缩在墙角,手里紧紧攥着块绣了一半的平安结,上面是三个歪歪扭扭的圆圈。看到警员,他突然哭出声:“我怕爸爸打我,只能绣这个告诉安欣老师……”
审讯室里,小宝爸爸的防线很快崩溃。他说自己欠了赌债,被“三线帮”胁迫分销毒品,对方逼他用儿子当“活信号”,在手工课上绣暗号传递交易信息。“他们说,要是我不听话,就把小宝卖到外地……”男人的头抵着桌面,声音里全是悔恨。
第二天一早,安欣带着新绣的平安结去看小宝。男孩暂时被安置在儿童之家,眼睛红肿,但脸上有了点血色。“这个给你。”平安结上绣着只展翅的小鸟,嘴里衔着封信,“以后有话想告诉别人,就绣这个,我们一看就懂。”
小宝的手指抚过小鸟的翅膀,突然抬头:“老师,我还能学刺绣吗?”他从枕头下摸出块碎布,上面是昨晚偷偷绣的——三个圆圈被改成了三朵小花,围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安欣的眼眶热了。她把碎布收好,轻声说:“当然能。等你爸爸出来,我们一起绣幅大的,就绣‘回家’两个字。”
手工课的黑板上,从此多了块“暗号角”。安欣画了二十种安全暗号:迷路了绣指南针,遇到危险绣求救信号,想找人帮忙就绣只招手的小熊。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针脚在布面上扎出工整的图案,像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
阿月在速写本上画下这一幕,标题是《讲台下的光》。画面里,孩子们的绣绷拼在一起,正好组成个巨大的平安结,每个针脚里都藏着颗小小的星星——那是只有他们才懂的暗号,也是黑暗里最可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