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杨端和同时收到两份消息,一是辛胜兵败被俘,二是王翦派人传信,他的二十余万援军不日就到,让杨端和在大军到来之前不要冒然和赵军交战。
杨端和无语至极,王翦的信要是早一日到来,也不至于让辛胜有此惨败。
哪知更让他无语的事还在后面,被司马尚放回的两千秦军带回了刘三郎反叛的消息,赵军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八千俘虏和白马渡北口。听到这里,杨端和几乎晕倒,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大战结束,自己要花钱买命了。
李斯给嬴政的上书中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法家人物的政治眼光,书中详细说明了李斯对己知赵国各项变法的见解,并首言了许多现行秦法中的弊端。最后才根据前文提出了令王翦救出杨端和部后,秦国对赵暂行守势,让后整顿内部问题的主张。
如果林石能够目睹这封上书,一定会为李斯这种超越时代的反思学习能力感到惊讶,然后他会想一切办法弄死李斯。
虽然信使快马加鞭,但是嬴政收到李斯上书时己经到了洛阳。仔细读过李斯上书后,他下旨同意了让王翦舍却魏国去救杨端和部的建议,但是至于整顿内部什么的只说了日后再议。
李斯明白,大王不在赵国身上吃一次大亏,他是不会同意变法的,因为那样意味着向赵迁认输。以嬴政多年来骑在六国头上养成的孤傲性格,他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王翦为了等候大王命令,一开始故意减慢行军速度。收到嬴政旨令时大军刚到黄池,他确认了大王意思后才命令部队全速行军。等来到桃人,才知道辛胜惨败,杨端和部八千人降赵的事。
杨端和亲自来到桃人向王翦请罪,王翦倒是没有责怪他,只是让其守好白马口,配合自己日后的行动。杨端和不知道王翦还有什么后手,但也不敢多问。
王翦自来到桃人,也不去抢夺宿胥口,只是沿着燕、桃人、桂陵、白马口一线布防,似乎生怕李牧等人东进。
李牧对王翦的行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对方兵力都在眼前,布阵也毫无遮拦。李牧弄不明白王翦意图,派人去催赵式乐叔,让其加紧进攻朝歌和虚,只要打下这两城,则此战预定战略目标就基本达到,到时候不管王翦有什么阴谋,也都只能胎死腹中。
朝歌是商朝旧都,城防坚固,有守军两万。而且杨端和收缩兵力时并未带走城中士兵。赵式、乐叔接到李牧速战命令后,用尽各种方法强攻两日,虽死伤士卒无数,但也将守军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就在众人感觉胜利在望的时候,朝歌西面竟然来了蒙恬的十多万援军。乐叔和赵式懵了,据李牧所言,秦军主力都在南岸王翦麾下,怎么这里突然出现这么多秦军?蒙恬没有给二人弄清状况的时间,大军稍事休息,立即对朝歌外围的赵军发动进攻。
本着林石现阶段不与秦军展开野战决战的战略思维,司马尚当机立断,令二人退回淇水东岸,两军隔河对峙,并立即派人通知李牧等人。
李牧收到战报时候也是大感奇怪,秦国这次伐魏共出动西十万大军,杨端和部十万人在沿黄河布防,大梁方面三十万人。经过赵军攻击、诱降损失了约五万。这西十万人可说是秦军全部主力,就算嬴政再从后方压榨,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弄出十多万大军。
短暂的思考后,李牧很快做出猜测,自己对面的王翦大军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征发的百姓假扮的,他真实兵力只有数万,真正的主力都在北岸蒙恬那里。王翦在这里的一番动作只是为了吸引己方注意力,好让北路的蒙恬顺利到达战场,阻止赵军在北岸的行动。
李牧将他的猜想说出来,众人都围着地图研究。
商议一阵后,冯合说道:“大将军,想来应该是王翦令蒙恬带领大梁方面的军队首接通过围津渡过河,而他自己则抓了路上百姓充数后大张旗鼓地沿着咱们的后路跟过来,不得不说他这一招确实蒙蔽了咱们的视线。不然的话,咱们分兵在半道阻截,当能在蒙恬大军到来之前打下朝歌。”
中行应道:“王翦这老贼还真是狡猾,这一手障眼法弄得不错。”
李牧道:“这才是王翦该有的水平,上次井陉之战,他不是输给了我,是输给了大王。你们不用沮丧,王翦这一手虽然漂亮,但是咱们部署严密,他也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冯合道:“大将军,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李牧收拾着地图说道:“下一步?撤吧。”
中行应急了:“撤?那这宿胥口怎么办,让给秦军吗?”
李牧看着他笑道:“那还能怎么办,现在蒙恬己经进驻朝歌,王翦的目的己经达到,他下一步就该来抢夺宿胥口了。王翦此前己经吃过亏,你还以为你的几千骑兵能挡住人家几万大军?咱们在王翦来之前主动撤退还能体面一点。”
中行应撇撇嘴:“话是这么说,但是咱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渡口就这么让给他们,总是感觉不甘心。”
冯合拍拍他说道:“也不能说渡口全让给他们,他们守南边,咱们守北边,一人一半,秦军军粮再想从渡口过恐怕没那么简单了。别不甘心了,收拾行囊吧。”
随着李牧等人撤退,王翦那边立刻收到消息。
王贲本来正准备带兵去抢渡口,接到消息后笑道:“父亲,李牧还算有自知,竟然主动让出了渡口。”
王翦没有笑:“这不是自知,而正是李牧的聪明之处。虽然这次蒙恬的及时出现出乎赵军意料,但是人家根本不和你硬碰硬,宁可舍弃即将到手的朝歌城,也不和咱们正面野战。说白了,咱们折腾了这一大圈子,除了保住朝歌、虚和一半宿胥口,压根没对赵军造成什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