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镇离营州不过数十里,骑兵全力冲刺不过片刻,高句丽在这里布置重兵乃常规之举,但真正的重镇在这里。。。怀远镇以南三十里的辽东城。”
李勣在沙盘上指了指,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辽东城是高句丽的重镇,城墙采用‘夯土包砖’复合结构,城头密布旋转弩台,护城河引入太子河水,河底铺设地热石,导致此河寒冬不冻,我们的斥候发现前不久此城墙新浇了铁水涂层,整座城池号称铜墙铁壁。”
“我们与高句丽在这座重镇前必有一战,若是能拿下此城,往后便是白岩、乌骨二城,若这两城依旧能够顺利拿下,则必将势不可挡,剑指平壤城下。”
李勣说的简单,但李承乾知道高句丽绝对是块难啃的骨头,即使抛开天气原因,这次远征辽东也绝对没有那么顺利。
辽东城固然是重镇,在这里也确实避免不了一场恶战,但恐怕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唐军没有在辽东城止步,反而受困于小小的安市城。
据历史记载,唐军围困安市城三个月仍久攻不下,气得主将李勣扬言破城之后必屠城。
可任谁都没想到,威胁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安市城百姓支援守城的决心,这样一守就是三个月。
从六月份兵临安市城下一首到九月份天气转凉,马上天气骤降进入冬季,再加上唐军粮食将要耗尽,于是无奈的李世民只好下令撤军。
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就这样止步于安市城。
“李尚书,你既是兵部尚书,又是陛下钦点的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我们这群人中你的行军作战经验最丰富,依你之见这仗该怎么打?”
李勣抱了抱拳,道:“殿下,老臣认为我们应该兵分两路,高句丽既然以辽东长城一带布防,那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兵分两路?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韦挺皱起眉头提出疑问。
也不怪他会有此所问,朝廷的大军本就不算多,加之又是客场作战,如果分开双线作战,万一被高句丽以重兵围之,该怎么破?
李承乾道:“韦御史,先听李尚书说完。”
李勣点点头又继续道:“张俭带兵攻南线,率领契丹、奚族骑兵翻越辽东长城,沿着南边的海岸线进攻建安城,中线由我和李道宗带兵进攻怀远镇,等到拿下建安、怀远两城之后,两面向中夹击,共同攻打辽东城。”
等到李勣说完,众人皆陷入沉默。
李承乾在疯狂翻阅脑海里的记忆,其他人则是在思考李勣所说兵分两路的可能性。
韦挺望了望李承乾,还是忍不住道:“李尚书,我们对高句丽兵力布防尚不了解,如此莽撞分两路出击,万一高句丽派兵大规模夹击,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鳖了?”
李勣点点头,韦挺说的也不无道理,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最喜欢的便是兵行险招,对常人来说难以理解的事对他来说反而是家常便饭。
至于他到底是鲁莽还是运兵入神,时间己经给出了答案。
长孙无忌解释道:“兵贵神速,若真要如此,必然带领一支骑兵打闪电战,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韦挺皱起眉头,却是没有多说。
他对打仗一事并不了解,想必李勣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况且他只是负责转运粮草的馈运使,打仗之事也轮不到他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