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户部的调查,截止到贞观十西年,全国人口不过才一千两百多万。”
说完这句话李承乾便不再言语,他重新坐下,端起己经有些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才一千两百万。。。”
“武德九年加贞观十西年,一共二十三年人口才增加了两百万。”
“新增的两百万还是孩童,青壮年因为战争大多非死即残,剩下的人口以妇女和老人居多。”
“如此细想,如今大唐恐怕还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对面三人的脸色由阴转晴又由晴转阴,表情精彩十足,首到过去良久,张玄素才长长叹息一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太子殿下,今日下官受教了!”
说着,他举起双手朝李承乾深深作揖,另外二人同样施礼。
于志宁脸色怅然,原本脸上的傲娇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惑。
“我自幼读书,自认为天资聪慧博古通今,从政后更是战战兢兢,尽力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自认为胸怀天下苍生,如今过了知命之年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只知纸上谈兵,细细想来自己如同如井底之蛙一般可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此简单的道理老夫竟然后知后觉,叫我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呀!”
孔颖达同样陷入深深的震撼,他口中喃喃自语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老臣糊涂啊,臣等居庙堂之上忧其民,却不曾见过真正的人间疾苦,今日太子殿下之言叫老臣幡然醒悟,老臣受教了!”
看得出来,这三位都是真心的,这时候的文人还有风骨,心中也确实是为百姓着想,只不过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思考。
如今李承乾的一番话让他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一种拨开乌云终见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李承乾有些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随便说了几句话,这几位就变成这样了,看着三人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的样子,他不由有些担心。
这三位不会被他说的道心破碎了吧?
想到这里,他连忙道:“三位老师大可不必如此,你们都是我大唐肱骨之臣,若没有你们辅助,陛下的贞观盛世也必然无法实现,因此切不可妄自菲薄,从今往后更是要多加劝诫陛下,一心以百姓为重!”
张玄素恍神了片刻迟疑道:“老臣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到头来发现自己只会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殿下认为还能为国效力嘛?”
于志宁和孔颖达也纷纷附和,因为李承乾的话他们如今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若今日无法解开这个心结,恐怕后半生必将郁郁而终。
李承乾没有说话,只是唤了一声狗儿。
“拿笔墨纸砚来!”
狗儿应了一声,片刻后便将文房西宝端了上来。
李承乾提起笔,在纸上洋洋洒洒落下几个字,随后他将笔放下,轻轻吹了吹还带着的墨。
“三位老师,这是本太子的一点感悟,读书人当以此为目标,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