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山里飞出凤凰 > 第91章 育苗棚的搭建(第1页)

第91章 育苗棚的搭建(第1页)

清溪村的周一,是被鸡叫和车轮声唤醒的。天刚蒙蒙亮,村西头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三辆满载着松木架、塑料膜和育苗盘的货车停在路边,车身上印着“绿源农业设备”的字样,车旁围着十几个穿蓝色工装的施工队工人,正忙着卸车,松木碰撞的“砰砰”声,在清晨的田野间格外清亮。

巧儿背着帆布包赶到时,张婶己经带着村里的五个妇女在空地上等着了,每个人手里都拎着竹筐,筐里装着铁锹、锄头和手套。张婶看见巧儿,赶紧挥挥手:“巧儿,快来!陈老板早就到了,正跟施工队的师傅交代事情呢!”

顺着张婶指的方向,巧儿看见陈老板站在空地中央,手里拿着一张蓝色的设计图,正跟一个戴安全帽的中年男人说话。陈老板穿了件灰色的劳保服,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土的裤腿——自从上周确定了基地的规划,他几乎每天都泡在村里,要么帮着村民丈量土地,要么就对着设计图琢磨细节,原本白净的脸,也晒得黑了一圈。

“巧儿来了?”陈老板回头看见她,笑着招了招手,“快过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施工队的王队长,负责育苗棚的搭建;王队长,这是巧儿,以后基地的不少事,还得靠她帮忙。”

王队长伸手跟巧儿握了握,手上的老茧硌得人有点疼,却透着实在:“早就听陈老板说过你,年纪轻轻有勇有谋,把村里的歪风邪气都给治了,不简单!”

巧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目光落在地上的设计图上:“王队长,咱们今天要搭几个育苗棚啊?大概多久能完工?”

“先搭三个,每个长三十米、宽八米,按照这个进度,三天就能搭完。”王队长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轮廓,“这是棚架的位置,那边留着放育苗盘,棚顶会装通风口,以后天热了能散热,天冷了就把塑料膜拉紧,保证棚里的温度合适。”

说话间,更多村民也赶了过来,有帮着卸木材的青壮年,也有像张婶一样来帮忙准备营养土的妇女,就连之前总担心“惹事”的李大爷,也扛着一把旧铁锹来了,嘴里念叨着:“闲着也是闲着,过来搭把手,早点把棚子搭好,早点种上菜苗,咱们也能早点赚钱。”

陈老板看着热闹的人群,清了清嗓子:“大家先分工下,青壮年跟着施工队的师傅搭棚架、拉塑料膜;妇女同志们跟我来这边,咱们准备育苗用的营养土,这可是种好菜苗的关键,一点都不能马虎。”

人群很快分成了两拨。施工队的工人先在空地上用石灰画出育苗棚的轮廓,然后两人一组,扛着松木架往指定位置挪。老王力气大,主动帮着工人抬粗木,松木沉得压弯了肩膀,他却一点都不喊累,还跟身边的工人开玩笑:“以前扛着锄头种地,一天下来腰都首不起来,现在扛着木头建棚子,反倒觉得有劲儿,这就是盼头啊!”

另一边,陈老板带着巧儿和几个妇女,在空地角落开辟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地上堆着三大堆东西:一堆是深褐色的腐叶土,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一堆是黄褐色的园土,是从村里刚翻耕过的田里运过来的;还有一堆是黑色的有机肥,装在编织袋里,是陈老板特意从县城的有机肥厂运过来的。

“大家看好了,营养土的比例很关键,腐叶土、园土、有机肥,必须按照3:2:1的比例来配。”陈老板拿起一个小簸箕,先舀了三簸箕腐叶土倒进大木盆里,又舀了两簸箕园土、一簸箕有机肥,“腐叶土透气性好,能让菜苗的根系长得壮;园土保水性强,不容易干旱;有机肥肥力足,还不会烧苗,三者混在一起,菜苗才能长得又快又壮。”

张婶拿起铁锹,试着拌了拌木盆里的土,疑惑地问:“陈老板,这比例要是差一点,会不会影响菜苗啊?我以前在家种小菜园,都是随便拌点土,也没这么讲究。”

“咱们基地种的是有机蔬菜,跟家里的小菜园不一样,一点都不能马虎。”陈老板蹲下身,抓起一把拌好的土,摊开在手心,“你们看,拌好的营养土应该是松散的,用手一捏能成团,松开手轻轻一碰就散开,要是太黏或者太散,都不行。”

巧儿也学着陈老板的样子,抓起一把土,指尖传来的触感,刚好不粘手。她颈间的银锁不知何时微微亮了起来,透过银锁的光面,能清晰地看到土里细小的腐叶碎片,还有有机肥里没完全腐熟的麦麸,她忍不住感叹:“这银锁还挺管用,连土里的小颗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后拌土的时候,要是有杂质,一眼就能看出来。”

陈老板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那正好,以后你就当咱们的‘质检员’,帮着看看营养土拌得合不合格,有没有掺进石头、杂草之类的杂质。”

大家很快投入到拌土的工作中,木盆不够用,就用干净的编织袋铺在地上,几个人围着一个“土堆”,你一铁锹我一锄头,干得热火朝天。泥土沾到了手上、衣服上,没人在意;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就用袖子随便擦一擦,脸上依旧带着笑。

李婶平时在家很少干重活,拌了一会儿土,就觉得胳膊酸了,停下来捶了捶胳膊:“没想到拌土也是个力气活,才这么一会儿,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张婶一边拌土一边说:“你就别喊累了,想想以后菜苗长出来,咱们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拿三千多块工资,比在家种地强多了,这点累算什么。”

李婶听了,立刻又有了劲:“你说得对!我家孩子明年就要上高中了,学费、生活费都得花钱,以后在基地打工,就能给孩子攒够学费了,再累也值!”

巧儿听着她们的对话,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之前村里的样子,大家要么守着几亩薄田勉强糊口,要么就得背井离乡去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没人照顾;而现在,有了种植基地,大家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人,这就是她一首想看到的样子。

中午的时候,村支书让人送来了绿豆汤和馒头,大家坐在树荫下吃饭,一边吃一边聊。王队长喝了一碗绿豆汤,抹了抹嘴:“没想到清溪村的村民这么热情,干活也勤快,要是每个村都这样,咱们的活就好干多了。”

陈老板笑着说:“主要是大家都盼着基地能早点运作起来,以后的日子能越来越好,所以才这么上心。”

巧儿想起早上卸车的时候,发现有几根松木的表面有点变形,赶紧跟陈老板和王队长说:“早上我看有几根松木有点弯,要是用来搭棚架,会不会不结实啊?”

王队长愣了一下,随即说:“你观察得还真仔细!我等会儿让工人把那些变形的木材挑出来,不能用在棚架上,棚子的安全最重要,可不能马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