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印度有法律吗 > 第1章 星坠之夜(第3页)

第1章 星坠之夜(第3页)

苏轼举杯大笑:“好一句兵强边息!待我为你赋诗,题曰《铁花行》。”

次日五鼓,天色未明,西水门内车马喧阗。章衡披貂裘,登太平车,后随二十辆军器厢车,满载铁模、铜管、硝石、磺黄。范仲淹骑青骢马,亲兵五十骑雁列两翼。雪深没踝,车轮碾冰,声如裂帛。

囚车一辆锁王拱辰,囚衣单薄,仍昂头冷笑。苏轼跨驴追来,怀中抱包袱,内是半只烧鸡、两卷《嘉祐集》,嚷着要随行游学。范公笑骂:“子瞻,你是驴背诗人,不是驴背铁匠!”苏轼答:“铁能生花,我亦能生诗。”章衡掀帘招手:“子瞻同去,路上有雪亦有火。”于是车队迤逦出汴梁,雪色与旗旆相映,一路向北。

行至封丘驿,夜宿。驿吏燃松明,照壁如雪。章衡与范仲淹围炉夜话,驿卒送热酒,羊肉旋炙。范公取出河东地图,指平定、盂县、寿阳三地:“此三处煤层最厚,可立三大炉,然民夫、工匠、钱粮皆缺。”章衡以炭条画线:“可募流民,以工代赈;可贷内藏库钱,三分息;可设煤铁务,官督民办。”范公凝视少年,眼有火光:“子平,你胸中丘壑,胜老夫当年远矣。”章衡谦逊一笑,心中却想:此不过后世课本一页耳。

夜深,雪止。章衡独步驿庭,仰见北斗低垂,如悬炉口。他取出怀中小铜铳,以雪擦净,低声自语:“今夜之后,此物将随我入太行,先破雪,后破甲。”寒风掠过,铜铳映雪,闪出一点寒星。远处囚车中王拱辰忽高声吟道:“太行雪深埋铁骨,谁料书生转乾坤!”章衡回首,雪光映脸,朗声应和:“不埋铁骨,怎铸山河?”雪簌簌落下,天地寂然,唯炉火在驿舍窗棂内跳动。正月朔日,天尚未晓,东京御街积雪三尺,旌旗与霜华同色。

章衡披貂裘,立于西水门,身后二十辆太平车首尾相衔,铁模、铜管、硝石、磺黄皆以油布蒙覆,雪粒滚落,叮叮作响。

五十骑范家军分列两翼,青缎罩甲映雪,马首红缨如火。范仲淹策青骢马,手执黄绫诏书,朗声宣道:

“奉旨,设河东路煤铁务,以昭文馆校勘章衡提举,赐内藏库钱十万贯,听其便宜行事!”

军民齐呼万岁,声震雪野。

囚车辘辘,铁锁叮当,王拱辰披发锁颈,仍昂首冷笑;苏轼跨驴,抱烧鸡与《嘉祐集》,高声吟道:“太行雪深埋铁骨,谁把书生作将看!”

章衡翻身上马,鞭梢指北:“走!”

车队轧冰而行,铁蹄与雪声混作龙吟,迤逦出汴梁,一路向北。

正月十八,抵滑州。

黄河冰厚二尺,中泓黑水翻涌,两岸白茫无际。

军器监车辆重,冰面咔啦裂出十丈长缝。

章衡命军匠碎冰为砖,浇沸水粘合,半时辰筑起冰堤,上覆木板,洒炉灰防滑。

太平车鱼贯而过,两岸百姓聚观,呼为“冰桥神技”。

苏轼驴背上挥毫,写《冰桥行》:“碎玉为梁,飞霜作柱,一桥横绝北风怒。”

章衡笑曰:“子瞻,留些笔墨,待我铁桥跨太行。”

二月初二,入泽州界。

太行山麓,雪未消,寒风割面。

道旁聚千人流民,扶老携幼,衣不蔽体。

去年辽骑入境,麦苗被马踏,今春无收。

章衡下车,以车载羊毛二百斤换黑豆三百斤,当场煮粥分食,呼曰:“随我去煤山,管饭!”

流民跪地,口呼“章青天”。

范仲淹驻马,捋须叹曰:“民心可用,胜于十万甲兵。”

章衡命设粥棚三处,登记丁壮,老弱亦给棉衣,一时炊烟与热气蒸腾,雪野如春。

二月初十,抵平定军西北十里黑石沟。

山壁黝黑,煤层,厚者三丈,薄者丈余,阳光下闪乌光。

章衡登高,取铁锤击之,声清如磬,喜曰:“此可炼焦,亦可炼铁!”

就地扎营,砍木为栅,立旗“河东煤铁务”。

苏轼挥毫题额“黑石生金”,笔力透纸。

营中设粥棚、医棚、工棚,一夜百座毡帐立起,灯火连缀,星汉垂地。

二月十五,龙抬头。

章衡亲执铁锹,挖下第一锹煤,黑块入手,油亮透指。

他举锹向天,朗声誓曰:“以此为始,三年之内,十万铁骑甲天下!”

千名流民齐声应诺,山谷回荡,雪为之震。

少年李定披破袄,跪锹前叩首流血:“愿随先生,复我河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