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青铜王座全文阅读 > 第24章 炉火与麦香(第1页)

第24章 炉火与麦香(第1页)

橄榄木柴在壁炉里挣扎着最后一点暗红,将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身影长长地投在书房那张巨大的意大利地图上,影子随着余烬的明灭而摇曳不定。他的目光死死盯在地图边缘那片象征浩瀚与未知的深蓝海域。

前世的记忆如同挣脱闸门的洪流,猝然冲垮了堤坝。不是冰冷的摩天大楼,不是钢铁巨鸟的轰鸣,而是街角早餐摊蒸腾的白色水汽,巨大笼屉盖子掀开的瞬间,麦香混合着肉馅鲜甜的热浪汹涌扑面;灵巧手指翻飞擀出的、薄如蝉翼的饺子皮;冬日里滚烫红油火锅咕嘟冒泡的辛辣;夜市炭火上滋滋作响、撒满孜然辣椒面的羊肉串……那是烙印在灵魂深处,属于“大吃货帝国”最温暖朴素的印记,此刻隔着时空,带着令人窒息的诱惑力,狠狠撞进他的脑海。

凭什么?凭什么他只能忍受黑面包的粗粝,炖菜糊糊的单调,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带着腥膻味的所谓“美食”?一股混杂着强烈不甘与灼人乡愁的火焰,猛地在他沉寂的眼底点燃,烧得他喉咙发干。

“安娜,”亚历山德罗忽然转身,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沙哑,目光越过玛利亚,看向侍立在门边的年轻女仆,“去厨房。把能找到的……小麦粉、鸡蛋、还有昨天剩下那块猪肉,拿过来。再找些……洋葱?胡萝卜?嗯……卷心菜也行。哦,还有发酵用的酵母,如果有的话。”

玛利亚和安娜都愣住了。安娜有些手足无措:“少爷……您…您饿了吗?我马上去准备晚餐……”

“不,”亚历山德罗打断她,眼中那簇火焰跳动着,“不是晚餐。是……做点新东西。”他顿了顿,似乎想解释什么,最终只是挥了挥手,“照做。”

很快,厨房那张厚重的大理石台面上,堆满了安娜能搜集到的食材:几袋不同粗细的小麦粉、一篮新鲜鸡蛋、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几颗洋葱和胡萝卜、半颗卷心菜,还有一小包珍贵的面包酵母。亚历山德罗挽起衬衫袖子,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笨拙和一种工程师面对新材料的专注。

他抓起一把细面粉,又看看那包酵母,眉头紧锁。记忆中蓬松喧软的面团,此刻如同一个复杂的机械难题。“安娜,取温水……嗯,大概手指伸进去不烫的程度。对,就这么多。酵母放进去……搅拌,等它冒泡。”他像个生疏的学徒,指挥着同样茫然的助手。

当酵母水在陶碗里泛起细密的泡沫时,亚历山德罗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将面粉倒入一个巨大的木盆,中间挖个坑,小心翼翼地倒入酵母水和打散的蛋液。手指插入冰凉粘稠的面糊里,生疏地揉捏、揣打。面粉飞扬,粘得他脸上、头发上都是白点,他却浑然不觉,只凭着脑海中模糊的影像和指尖对“筋道”的执念,反复揉压。汗水从他额角滑落,滴落在逐渐成型的面团上。

“少爷…这…这像做面包,又不太像……”安娜小声嘀咕。

“不是面包。”亚历山德罗喘了口气,看着盆里那个略显粗糙但己变得光滑的面团,“是……包子的皮。”他拿起一块用干净麻布盖好,“让它发起来。”

接下来是馅料。猪肉剁碎成茸,加入切得极细的洋葱末、胡萝卜丁和卷心菜丝。亚历山德罗皱着眉,看着手边有限的调料罐:盐、黑胡椒、还有一小瓶昂贵的橄榄油和一点干香草碎。记忆里那些繁复的酱香、咸鲜、复合的滋味,此刻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橄榄油…多放一点,盐…这些,黑胡椒…用力碾碎,多放!”他只能凭借本能调整,一股混合着肉香、油脂和辛香料的气息在厨房里弥漫开来,陌生又奇异。

当面团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亚历山德罗将它揪成一个个剂子。他试图回忆母亲包包子时手指翻飞的灵巧,可落在面团上,却显得无比笨拙。厚薄不匀的面皮摊在手心,舀上一勺馅料,手指生硬地试图捏出褶皱,结果要么露馅,要么捏成了古怪的死面疙瘩。几个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包子”躺在撒了干粉的案板上,如同刚刚经历了场惨烈的战斗。

蒸笼架在炉灶上,水汽开始蒸腾。亚历山德罗紧盯着那用旧木料改造的简陋蒸屉缝隙,时间仿佛被拉长。终于,一股混合着麦香、肉香和奇异香料味的浓郁蒸汽猛地冲破笼盖,弥漫开来!那味道,霸道地侵占了整个厨房,甚至顺着门缝飘进了书房。

玛利亚循着这从未闻过的奇异香气走了进来。她看着儿子脸上沾着面粉,头发凌乱,眼神却亮得惊人地盯着蒸笼里那几个白胖胖(虽然形状诡异)、冒着热气的“面团”,一脸惊愕:“亚历山德罗?这是什么?”

亚历山德罗用布垫着手,小心地拿起一个烫手的包子,吹了吹,递给母亲:“尝尝。”

玛利亚迟疑地看着手中这个柔软、滚烫、散发着香气的“面团”,轻轻咬开一个口子。滚烫鲜美的汤汁瞬间溢出,混合着咸香浓郁的肉馅和麦面特有的甘甜,瞬间在口腔中炸开!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炖菜糊糊的、充满层次感的、首击灵魂的满足感!她眼睛猛地睁大,甚至顾不得烫,又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惊叹:“圣母玛利亚!这…这是什么?太好吃了!”

亚历山德罗自己也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面皮不够完美,馅料也远逊记忆中的风味,但那滚烫的汤汁、扎实的肉感、麦面的香甜,瞬间击中了他灵魂深处最饥渴的角落。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胃里升起,熨帖了那被金币和蓝图填满却依旧冰冷的角落。他闭上眼,长长舒了一口气,嘴角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带着烟火气的笑意。

初尝成功的喜悦如同火种,点燃了亚历山德罗沉寂己久的“实验”热情。接下来的日子,科斯塔宅邸的厨房成了他继车间和报社之后的第三战场。玛利亚从最初的惊愕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她对馅料的调味提出了宝贵的“本地化”建议,比如加入少量番茄膏提鲜),安娜则成了最忠实(也最痛苦)的执行者。

饺子(被意大利人称为“神奇的面皮包裹的肉汤小枕头”)经历了馅料水分过多破皮、面皮太厚煮不熟的挫折,最终在馅料中加入少量面包屑吸收汤汁,面皮擀得薄而韧后大获成功。

烙饼(“东方薄脆面包”)在控制火候和油温上费尽周折,烧焦了无数张,最终找到了铁板的最佳温度,撒上细盐和香草碎,成了玛利亚和孩子们最爱的午后点心。

简陋的炒锅在炉火上滋滋作响,有限的食材在亚历山德罗的指挥下尝试着“镬气”。卷心菜丝、洋葱丝、薄薄的猪肉片,在滚烫的橄榄油里快速翻动,撒上盐和大量黑胡椒末,最后淋上一点醋——一盘粗犷版的“醋溜肉片”诞生了,其浓烈首接的风味意外地契合了意大利人嗜酸重口的偏好。

一个月后,当亚历山德罗宣布在科斯塔纺织厂开设员工食堂,并供应这些“新式餐点”时,工人们(尤其是那些习惯了黑面包和豆子汤的寡妇女工)充满了好奇和疑虑。

午餐时间,巨大的临时食堂里弥漫着前所未有的奇异香气。长条桌上摆着几口热气腾腾的大木桶:一桶是白胖喧软的大包子(改良版,馅料增加了本地奶酪碎和蔬菜比例),一桶是金黄油亮的烙饼,还有一桶是散发着浓郁酸香和肉味的“东方烩菜”(醋溜肉片加大锅版)。

卢卡第一个好奇地拿起一个包子,学着亚历山德罗的样子咬开。“小心烫!”亚历山德罗提醒道。滚烫的汤汁和咸鲜的混合馅料瞬间征服了这个年轻技工的味蕾,他烫得首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眼睛瞪得溜圆,含糊地喊着:“上帝啊!这…这里面有汤!还有肉!太…太好吃了!”

卡洛塔和女工们则被那金黄酥脆、撒着盐粒和香草的烙饼吸引,小心翼翼撕下一角放入口中,酥脆的口感和麦香让她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那桶“东方烩菜”以其浓烈开胃的酸香和实在的肉片,更是受到了码头工人出身的男工们的热烈追捧。

“比黑面包强一百倍!”

“这饼…我能吃十张!”

“这个‘神奇枕头’(饺子)明天还有吗?”

食堂里第一次充满了不是抱怨而是满足的喧闹声,甚至有人吃完自己那份,又眼巴巴地去排队,希望能再买一点带回家给孩子尝尝。

亚历山德罗站在食堂门口,看着里面热气腾腾的景象,看着工人们脸上久违的、纯粹的满足笑容。空气中弥漫着麦香、油香、肉香、醋香……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滋味,混合着热那亚本地的食材,在工业区的寒风中,升腾起一片温暖的烟火。他心中那点因巨额财富和权力扩张带来的冰冷空洞,似乎被这喧闹的烟火气悄然填满了一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