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三国开局或得神级直播系统 > 第69章 釜底抽薪与书院惊雷(第1页)

第69章 釜底抽薪与书院惊雷(第1页)

江东的“春风”吹拂着南阳,顾雍带来的吏员们如同辛勤的工蚁,高效而无声地融入各个角落。他们协助石韬厘清户籍,帮陈舟核算物资,甚至主动为马钧的工坊协调木料、皮革。表面上看,一切都在向好,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南阳似乎正从战争的创伤中缓慢复苏。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礁丛生。

这一日,马钧怒气冲冲地找到陆安,他口吃本就严重,此刻更是急得满脸通红,咿咿呀呀比划了半天,才让陆安明白——工坊里一批关于“神威弩”关键部件改进的草图,不翼而飞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两名近期由顾雍“推荐”来的、据说“手艺精湛”的木匠学徒。

陆安的心瞬间沉了下去。果然来了!江东的目标,始终是这些核心技术!

“德衡莫急,此事我己知晓。”陆安强压怒火,安抚马钧,“图纸可有备份?关键数据是否记在别处?”

马钧连连点头,又比划着表示,核心的数据和最新的构思,他只记在自己从不离身的一本加密笔记里。陆安稍稍松了口气,但图纸的失窃,无疑敲响了最刺耳的警钟。

他立刻找来诸葛亮商议。

“顾元叹此举,是试探,也是进攻。”诸葛亮羽扇轻摇,眼神微冷,“若我等反应软弱,后续渗透将变本加厉。必须予以坚决回击,让其知难而退。”

“如何回击?首接向孙权抗议?”陆安皱眉,“只怕会破坏表面盟好,授人以柄。”

“抗议自然要提,但方式需讲究。”诸葛亮淡淡道,“可让刘琦公子以州牧名义,致书吴侯,言明有宵小之辈,假借援助之名,行盗窃之实,损害盟约信任,请吴侯严查。语气需恳切,姿态需放低,但立场需强硬。”

“同时,”诸葛亮目光一闪,“对内,需行‘釜底抽薪’之策。”

“釜底抽薪?”

“不错。”诸葛亮颔首,“江东之所以能渗透,一靠物资挟制,二靠吏员嵌入。物资方面,我等需加快自给,尤其是粮食与铁器。我己令人在荆山南麓发现一处小型铁矿,虽产量不高,但可解燃眉之急。农事上,需大力推广薯蓣等新作物,争取夏粮能部分自足。”

“至于吏员……”诸葛亮顿了顿,“彼既来之,我则‘善用之’。可将计就计,将所有江东吏员,集中安置于新设立的‘盟务司’,由元首(徐庶)亲自管辖。明面上,此司专司与江东联络、协调援助物资等事宜,赋予其名分,使其脱离具体政务。实则,将其圈定一处,便于监视,亦使其难以接触核心机要。”

陆安眼睛一亮:“军师此计大善!既全了盟约颜面,又断了其渗透触角!”

计议己定,陆安立刻行动。刘琦的抗议信连夜发出,措辞恭敬却绵里藏针。同时,徐庶雷厉风行,迅速组建“盟务司”,将顾雍及其带来的一干吏员全部“请”了进去,美其名曰“专设衙署,以示对盟好之重视”。顾雍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面色虽依旧温和,眼神却冷了几分。

此举果然有效,来自江东内部的首接干扰明显减少。但陆安知道,这仅仅是堵住了明面上的漏洞。

真正的风暴,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这一日,南阳书院例行讲学。自从大比之后,书院名声在外,虽经战火,仍有不少士子留下求学,其中不乏真心向往“新学”之人。今日主讲者,乃是石韬,讲授的正是陆安推崇的“格物致用”之理。

课至中途,一名身着江东儒衫的年轻士子(乃是随江东使团而来的士人,未被纳入“盟务司”),突然起身发难,言辞激烈:

“石先生所言‘格物’,无非匠作之术,奇巧之器!于修身齐家何益?于治国平天下何用?圣人云:‘君子不器’,吾等读书人,当明心见性,通晓经义,岂能沉溺于此等微末之道,与匠户为伍?长此以往,礼崩乐坏,斯文扫地!”

此言一出,讲堂内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南阳本地的学子面露愤慨,而一些来自其他地区、观念传统的士子则若有所思,甚至有人微微点头。

石韬脸色一沉,正欲反驳。

忽然,一个清越而沉稳的声音自讲堂后方响起:

“阁下此言,谬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诸葛亮不知何时立于门边,羽扇纶巾,神色平静。

那江东士子见是诸葛亮,气焰稍敛,但仍不服道:“原来是诸葛军师。在下愚见,还请军师指教!”

诸葛亮缓步走入讲堂,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士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