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咯噔咯噔的声音,响个通宵。
有老人拿着扇子,在旁边驱赶被光亮吸引来的蚊虫。
赵清玄手捏着下巴。
“这样不行。村子里的房间,都太破,太小了,不能做厂房。”
“女人们都是在露天做工。布鞋制作,不适合露天作业啊。”
“得改善村子的住宿条件才行。”
赵清玄对村子的发展,早就有规划。
第一步抓紧农时,播种之后,就该建造房屋了。
跟之前在屋顶添加一些茅草,用泥浆随意抹一下不同。
榆树湾这些房屋,都太破旧,太老了。
都是木头和泥土砌成的墙壁,茅草搭的屋顶……这且不说,许多房屋的土墙,都已经坍圮了。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些都是危房。
赵清玄的打算,是把全村拆除重建。
这些土破的老房子,没有保留价值。
还不如干脆直接投放水泥钢筋过去,在这里建几排现代化的小楼。
建造的过程,能带来很多工作岗位,起到以工代赈的效果。
建成之后,也能让榆树湾村成为标杆。
但钢筋水泥的房子,建造起来太耗时间。
女工们做千层底布鞋,急需厂房,显然是等不及的。
这几年陕西只是大旱,并不意味着滴雨不降。
一旦下雨,满地的机器和原料,以及做好的布鞋,可就成了麻烦了。
“要不,弄些集装箱过去,或者活动板房之类?”
赵清玄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
“对了。隔离方舱。”
前两年疫情期间,他有个叔看到商机,投上全部身家,开了个厂子,专门制作隔离方舱。
那个叔叔野心很大,囤积了一大批原料,制作出了几千个隔离方舱,准备干一票大的。
结果,疫情簌忽之间结束,一切恢复正常,就像是病毒没有来过一样。
那个叔叔做的隔离方舱,砸手里了。
从此,那个叔叔一蹶不振。
创业的尽头,果然都是负债。
赵清玄决定找那个叔叔问问,如果能低价买一批隔离方舱,投送到榆树湾村,就能过渡一下,暂且做住房和厂房了。
这笔买卖不小,打电话显得没诚意,赵清玄驱车直接去找那位叔叔。
路上等红灯的时候,习惯性地点开APP看了一眼。这一看,却是神情一凝。
只见,一队官差从视频的视野外出现,走入了榆树湾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