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重生大牛 > 第12章 得到认可(第1页)

第12章 得到认可(第1页)

日子像山间的溪流,看似平静,却在不知不觉中淌过了大半年。春风换成了夏日的骄阳,又转为秋日的干爽,最后被初冬的寒意悄然取代。

靠山屯东边那片曾经的荒坡,早己是另一番景象。柴胡、黄芪、板蓝根的幼苗,在刘海的精心指导和村民们的汗水浇灌下,熬过了春夏的酷暑和病虫害的威胁,茁壮成长起来。柴胡细长的叶片在风中摇曳,黄芪茂盛的植株铺满了田垄,板蓝根的叶子层层叠叠,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成了村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这大半年,是刘海两世为人中最充实、也最熬心的一段时光。

田间管理琐碎而磨人。除草、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哪一样都不能松懈。刘海几乎把家安在了地里,皮肤晒得黝黑发亮,手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他靠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和吴站长送的那些书,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半个土专家,村民遇到问题,第一个找的就是他。

二狗和刘富贵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一个负责日常巡查和劳力调配,一个负责处理一些村里的人际摩擦和物资协调,三人配合日渐默契。

柳秀珠则默默撑起了大后方。新房子里里外外被她收拾得窗明几净,虽然家具依旧简陋,却处处透着温馨。她养了一群鸡鸭,在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尽可能地改善着生活。每天晚上,无论刘海多晚回来,灶上总温着热水和饭菜。她话越来越少,但看向刘海的眼神,却始终带着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一丝深藏的不安。刘海偶尔带回来的零嘴、布料,她都默默收好,却很少在自己身上花费。

而李秀芳,则以一种越来越公开的方式,渗透进了刘海的事业和生活中。她俨然成了刘海的“秘书”,帮着整理种植记录、核对往来账目,甚至开始尝试着用她那手还算工整的字,给县农技站的吴站长写情况汇报信。她聪明,学东西快,又舍得下力气,渐渐地在种植基地也有了些话语权。她看刘海的眼神,毫不掩饰其中的倾慕和占有欲,那种火辣辣的情感,让不少村民私下里议论纷纷。

刘海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心情复杂。对柳秀珠,他有深厚的感情和责任;对李秀芳,他有欲望,也有对其能力的欣赏和依赖。他试图平衡,却发现这比管理上百亩药田还要艰难。只能在物质上对柳秀珠更好,在情感上,却不由自主地被李秀芳的青春活力和大胆示好所吸引。

秋去冬来,地里的药材进入了生长后期,叶片开始泛黄,地下的根茎积累着最后的养分,等待着最终的采收。丰收在望,整个靠山屯都弥漫着一种期待又紧张的气氛。

这天,刘海看着长势喜人的药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知道,这大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决定去镇上一趟,一是向陈向东汇报情况,表达感激;二是提前为药材的销路再做铺垫;三也是想暂时逃离村里那微妙的情感氛围,透透气。

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半新的中山装,这是柳秀珠用他带回来的布料亲手做的,针脚细密合身。又去供销社称了两斤上好的糕点,割了五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来到供销社,陈向东见到他,很是高兴。听完刘海关于药材长势的汇报,又仔细看了李秀芳整理的部分记录,陈向东满意地拍着刘海的肩膀:“好!好啊!小刘,我就没看错你!不但把药材种活了,长得这么好,连记录都做得这么清楚!这可是我们镇第一个成规模的人工药材种植基地,是个典型啊!”

中午,陈向东说什么也要留刘海吃饭,而且不是去食堂,是请到家里去。“你婶子早就念叨,说想见见你这个能干的小伙子!”

陈向东家在镇委大院后面的一排平房里,环境清幽。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带着浓浓的书卷气。陈向东的爱人是个温和的中年妇女,在镇小学教书,对刘海很是热情。

饭菜上桌,颇为丰盛。正吃着,里屋的门帘一挑,一个姑娘走了出来。她约莫十八九岁年纪,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毛衣,下身是黑色的长裤,梳着两条及腰的麻花辫,气质沉静,眉眼清秀,带着一股镇上姑娘少见书卷气。

“静初,回来了?快来吃饭,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靠山屯的刘海。”陈向东笑着招呼。

陈静初,陈向东的独生女,在县里读高中,周末才回家。她落落大方地跟刘海打了个招呼,声音清脆:“你好,刘海同志。”

“你……你好。”刘海连忙站起身,有些局促。眼前的姑娘,和他平时接触的柳秀珠、李秀芳都不同,那是一种来自知识家庭、未经生活磨砺的清澈与宁静。

吃饭间,陈向东夫妇不停地给刘海夹菜,询问着种植的细节和村里的变化。陈静初话不多,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抬起眼帘,打量一下这个被父亲赞不绝口的、皮肤黝黑却眼神明亮的山村青年,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和探究。

当听到刘海谈起如何说服村民,如何克服技术困难,如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精打细算时,陈静初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她生活在相对优渥的环境里,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是如何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做出这番事业的。

饭后,陈静初主动收拾碗筷,动作利落。刘海要帮忙,被她婉拒了:“你是客人,坐着休息吧。”

趁着陈向东出去接电话的空档,陈静初给刘海倒了杯水,轻声问道:“刘……刘海同志,你种药材,一开始肯定很难吧?村里人都不理解的时候,你怎么坚持下来的?”

她的问题很首接,眼神清澈,带着真诚的求知欲。

刘海笑了笑,语气平和:“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这是个路子,能让日子好过点。大家不信,我就自己做出来给他们看。再难,总比一辈子受穷强。”

他说的朴实,却蕴含着一种坚定的力量。陈静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向他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深意。

从陈家出来,刘海心里暖暖的。陈向东的肯定,陈家温馨的氛围,尤其是陈静初那带着好奇与欣赏的目光,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山村的价值认可。

回到村里,己是傍晚。还没进家门,就闻到了浓郁的肉香。柳秀珠知道他今天去镇上,特意用他带回来的肉包了饺子。

饭桌上,刘海兴致勃勃地讲着去陈干事家的见闻,讲陈干事如何夸奖他,讲陈家婶子如何热情,也隐约提到了他们那个在县里读书、气质很好的女儿。

柳秀珠默默地听着,给他碗里夹着饺子,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只是那笑意,并未完全抵达眼底。

夜深人静,新盘的土炕烧得暖烘烘的。柳秀珠靠在刘海怀里,却久久没有睡意。

“海子,”她忽然轻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有些发颤,“俺……俺知道,俺没文化,帮不上你大忙。李秀芳……她读过书,能帮你记账、写信……你跟她……是不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