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桥边有人看 > 第4章 木匣的来历(第1页)

第4章 木匣的来历(第1页)

寒风卷着雪屑打在脸上,像细密的针。李砚全身都还在发抖,不确定是冷,还是刚才那场冰下对视带来的余悸未退。老人站在他面前,戴着的棉帽下露出一双浑浊却锐利的眼,像能看穿人的心思。

“走,先回屋。”老人低声说,语气里有不容拒绝的意味。

两人一前一后,踏着嘎吱作响的积雪离开河岸。寒河桥渐渐被风雪遮蔽,仿佛那抹灯火从未存在过。李砚回头时,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夜色,连桥墩也模糊得像一团影子。

……

老人的屋子在镇西头,比李砚家更偏僻。推门进屋,屋内的暖气扑面而来,空气中混着烧柴的焦香与药草的苦味。墙上挂着几串干燥的草药,炉火上冒着淡淡的白气,支着一口粗瓷茶壶。

“烤烤火,先暖暖。”老人递来一只粗瓷大碗,里面是滚烫的姜汤,热气蒸得李砚脸颊泛红。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老人坐在对面,声音压得很低。

李砚犹豫了一下,“冰下面,有盏灯……还有一个人,长得……像我父亲。”

老人眯起眼,沉默了片刻,叹息:“果然,又是‘它们’。”

他抬手从墙上取下一个布包,小心地放在桌上,解开后露出几件古旧的物件——一枚铜钱,一块刻着奇怪符号的木牌,还有一枚黯淡的铁钉。铜钱的纹路与李砚在父亲遗物中看到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

“这桥底,不是普通的水。”老人缓缓开口,“寒河桥下的那条河,自古叫‘归魂河’。”

李砚屏息听着。

“你父亲那年出事,也是冬夜,桥下亮了灯。他下去……就再也没上来。”

炉火劈啪作响,像在替老人填补那些不愿多说的空白。窗外的风刮得更急,呼啸声里仿佛有人在远处呼应。李砚握着姜汤的手不自觉收紧。

“木匣……也是从那河里捞上来的。”老人忽然看了他一眼,“你见过它?”

李砚点了点头,心里那股寒意再度涌上来。木匣的触感、那一声“笃”的回响,还有今天冰下那双眼睛,全都在脑海里叠合。

老人沉默片刻,缓缓道:“那匣子,封的是‘渡魂灯’。”

李砚心头一震。

“渡魂灯?”他低声重复。

“河底有灯,是给‘过不去的人’引路的。”老人说,“可一旦有人应了它的光,就会被引下去——成为下一盏灯的守候者。”

屋里一时间静得只听得见风声和火声。李砚想起那背影转过来看他时的笑,背脊冒出一阵凉意。

“那……我父亲——”他哑着嗓子问。

老人摇了摇头,“有些事,不该你现在知道。你只记住——无论灯火怎么叫你,别再靠近。”

炉火映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像是一层厚重的阴影。他的眼神里藏着的,不只是警告,还有一种复杂的悲悯。

……

外头风雪未停,寒河桥依旧在夜色里沉睡。但李砚知道,这份沉睡只是暂时的——冰下的眼睛,会在某个时刻,再一次睁开。

炉火在铜壶的底沿投下一个红圈,烟气缓缓攀上屋梁。外面的风像一群无形的野兽撞着墙角,发出沉沉的呜声。李砚紧握手中的姜汤碗,手心己被烫出薄薄的汗,却依然觉得骨缝里有寒气在潜行。

老人慢慢地从柜子底取出一个小木盒,盒子包着三层布,系得极紧。他在炉火边坐下,一层层解开,动作缓慢而小心,仿佛里面装的不是物件,而是一口活物。

最后,露出一个漆色黯淡的旧木匣——与李砚见过的那一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盖面裂着一道细长的痕,像是被什么尖锐之物划过。

“以前,镇上有两只匣子。”老人低声说,“一只被你父亲带回家,另一只,一首在我这里。”他的声音带着沙哑的颤音,仿佛每一个字都要翻起旧日的阴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