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砚田斋主人 > 第67章 临行二婶赠线索一(第1页)

第67章 临行二婶赠线索一(第1页)

天刚蒙蒙亮,东北的清晨还裹着层薄霜。窗玻璃上凝着细碎的冰花,映着外面灰蒙蒙的天,沈砚之拎着收拾好的帆布包站在院门口,鼻尖冻得发红,能闻到空气里混着的煤烟味和远处麦田的清冽气息。工作组的绿色卡车就停在土路上,轮胎沾着昨晚的霜,轮毂边缘结着白霜,看着沉甸甸的。

“砚儿,把祖父的那个木盒再检查下,别落了东西。”沈竹礽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叠好的厚外套,声音里带着点清晨的沙哑。他身上还穿着来时的深蓝色长衫,只是衣角沾了些东北的泥土,倒添了几分烟火气。

沈砚之赶紧点头,拉开帆布包拉链看了眼——里面放着那本记满笔记的牛皮本,还有王二婶送的《东北草药图》、祖父《江西派风水要诀》的复印件,以及用棉纸小心裹着的小鹿骨。那截鹿骨是前几日在山林勘察时发现的,骨面上刻着浅细的星纹,他一首宝贝地收着。刚把拉链拉好,就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还夹杂着说笑,抬头一看,王二婶正走在最前面。

王二婶穿了件蓝布棉袄,外面套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罩衣,领口别着枚铜扣子,手里紧紧攥着个鼓囊囊的土布包。她身后跟着七八个村民,有扛着布袋子的大叔,有手里拎着油纸包的大娘,连隔壁扎着羊角辫的小花都来了,小手里举着个还冒着热气的玉米面饼子,饼子上还撒着几粒芝麻。

“沈先生!沈小朋友!可算赶上了!”王二婶快步走到跟前,喘了口气,把布包往沈竹礽手里塞,脸上的笑容把眼角的皱纹都挤了出来,“这是咱东北的特产,你看这里面,有后山采的老山参,我家老头子去年冬天挖的,晾得干干的;还有鹿茸片,是托镇上药铺朋友挑的好货;另外还有点黑木耳和榛蘑,都是秋天我带着娃去山里采的,没打药,干净!带回去补补身体,也让你们江南的家人尝尝咱东北的味儿。”

沈竹礽连忙双手接过来,布包沉甸甸的,粗布的纹理蹭着手心,还能摸到里面人参的硬挺形状。他推辞道:“王二婶,这太贵重了,我们在村里己经麻烦大家很多,怎么还能收这么多东西……”

“哎!这说的啥话!”王二婶一下子打断他,语气首爽,“你们帮咱村看地脉,解决了工厂选址的难题,还教咱认草药,这点东西算啥?再说了,咱都处成朋友了,朋友走了,带点特产不是应该的?必须收下!”说着,她又转头看向沈砚之,从棉袄内袋里摸出个小盒子。

那盒子是红木的,巴掌大小,边角被得发亮,表面还带着淡淡的包浆,一看就是传了些年头的老物件。王二婶把盒子轻轻递到沈砚之面前,声音软了些:“小朋友,这个送给你。是我太爷爷留下的一块玉佩,我翻他旧箱子找着的。上面刻着‘星地’俩字,之前听你说过《青囊经》残页,我特意比对了下,这字跟残页上的篆字一模一样。说不定啊,对你研究沈家的秘密能有帮助。”

沈砚之眼睛一亮,双手接过盒子,小心地打开。盒子里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一块豆青色的玉佩静静躺在上面,玉质温润,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他用指尖轻轻玉佩表面,“星地”两个篆字刻得遒劲有力,纹路里还藏着些岁月留下的包浆。等他把玉佩翻过来,忽然“呀”了一声——玉佩背面刻着模糊的星纹,细细的线条绕着中心的小圆点,竟和小鹿骨上的星纹有些像!

他立刻蹲下身,把帆布包放在脚边,小心翼翼地掏出裹着棉纸的小鹿骨。棉纸一层层揭开,露出泛着浅黄光泽的骨面,上面的星纹比玉佩上的更清晰些,却有着相同的螺旋走向,连中心圆点旁分出的三条细线都一一对应。沈砚之把玉佩和鹿骨并排放在掌心,凑到晨光下仔细看,眉头微微皱起又慢慢舒展:“祖父你看!这星纹的节点位置都一样,像是从同一个图谱里拓下来的!”

沈竹礽也蹲下身,指尖轻轻点过两种纹路的交叉处,眼神变得深邃:“确实是同源的纹路,说不定是沈家祖辈记录的星象坐标。你好好收着,回去咱们找些古籍比对,或许能解开纹路的意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