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宪占据东海郡(今江苏北部),接受了刘永“翼汉大将军”的封号,相当于加入了刘永的“联盟”,是刘永在东南方向的重要支撑点。他后来还击败过刘秀的部将,证明其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整体实力和独立性不如张步。
其他潜在竞对与麻烦制造者(中小型企业主)
除了上述三大巨头,关东地区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地方性企业”:
·淮南王李宪:在庐江(今安徽南部)自称淮南王,拥兵十多万。不过他偏安一隅,有点像“地方性小众品牌”,暂时没有大规模扩张的迹象,威胁度相对较低。
·楚黎王秦丰:在南郡(今湖北西部)自称楚黎王,控制了江汉平原。这家伙曾经阻挠过刘秀的部队南征,属于在刘秀南下道路上设置障碍的“地头蛇”。
刘秀的SWOT分析与初步战略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刘秀和他的“战略发展部”进行了冷静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正统性提升:手握传国玉玺,品牌形象佳。
2。内部趋于稳定:关中、河北基本盘稳固,后方安定。
3。军队战斗力强:拥有吴汉、耿弇、冯异等一批能打的“高管”和精锐部队。
4。CEO能力强:刘秀本人善于战略规划和用人。
·劣势(Weaknesses):
1。多线作战压力:需要同时应对多个方向的威胁。
2。资源相对有限:虽然实力不弱,但相比关东联盟的整体体量,并无绝对优势。
·机会(Opportunities):
1。对手联盟松散:刘永、张步、董宪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分化瓦解的可能。
2。民心所向:经过治理,东汉控制区民心较为稳定,而部分割据势力统治残暴。
·威胁(Threats):
1。关东联盟体量庞大:总兵力数十万,控制区富庶。
2。战略被动:处于被半包围状态。
基于以上分析,刘秀制定了初步的“关东市场拓展策略”:
1。战略忍耐,暂取守势:目前赤眉刚灭,内部叛乱初平,需要时间消化整合。不宜立刻对庞大的关东联盟发动总攻。
2。外交拉拢,分化瓦解:重点利用关东联盟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张步这种“骑墙派”,可以进行“商业谈判”(招抚),尝试将其从刘永的联盟中剥离出来。这相当于“挖对手墙角”。
3。等待时机,集中发力:积蓄力量,等待关东联盟内部出现问题时,或者等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后,再集中优势“资金”(兵力),对其进行“精准打击”和“分批收购”。
思路是清晰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刘秀知道,要想真正一统天下,关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以及盘踞其上的这些大小“诸侯”,是他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一场围绕关东主导权的商业兼并大战,即将拉开序幕。